【明報專訊】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引述外交消息披露,德國、巴西與拉美及歐洲其他國家聯手,準備在年底前於聯合國大會推動決議,要求將私隱權擴大至網絡,這將是國際間首次聯手遏止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針對外國的監控行動。
雖然聯大決議不具約束力,但美國情報部門勢面對國際壓力升溫。美國承認與盟友關係因監聽風波變得緊張,稱監聽傳聞不應損害與盟友處理重要外交事務。
報道引述外交官員透露,德國及巴西的外交人員周四於紐約與拉美及歐洲部分政府代表會面,商討今年內在聯合國大會人權委員會上提交決議草案,要求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7條中對個人私隱的保障,擴展至網絡世界。有關條款訂明,任何人的私隱、家人、居所及通訊均不應遭受任意或非法的侵擾,其名譽及聲望亦不應受到非法攻擊,所有人都有權獲法律保障,免受有關侵擾或攻擊。公約生效時互聯網尚未普及,因此未列入相關保障範圍。
決議無約束力 道義上施壓
有關官員稱,推動決議草案旨在呼籲各國停止對私隱權的侵犯,確保個人私隱在網絡內外均受保護。決議草案需經聯合國全體成員國表決,只要獲得參與投票的成員國過半數支持即可通過。
雖然聯大決議只屬建議,不具約束力,但它代表國際社會的大多數意願,具有道義力量,可構成一定壓力。
決議草案相信與美國監控計劃有關。早前傳媒揭發美國情報機構曾監控多個盟國,包括德國及巴西,其中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疑遭竊聽,而巴西則有數百萬計電郵及電話通訊遭截取,監控對象包括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
羅塞夫上月於聯合國大會更怒斥NSA監控「違反國際法」,促請聯合國訂立法律指引,以免網絡淪為戰爭的武器。
美國監控問題亦成為歐盟峰會焦點。會後聲明稱,歐盟成員國領袖重視歐美間的緊密關係及雙方合作價值,但關係必須建基於尊重互信。聲明指出,情報蒐集是打擊恐怖主義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惟缺乏信任將損害情報合作,影響反恐。
德法將尋求與美方展開雙邊會談,希望年底前就美國向盟國進行情報蒐集的守則達成共識,要求與美方訂立「無監控協定」。
德國情報機構首長,將於下星期前往華盛頓,要求華府澄清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手提電話的指控。巴西報道指,巴西警方已向美國司法部遞交申請,要求傳訊一批美國信息業巨頭的高管,以調查美國情報機構對巴西政府和公司進行大規模監控的情況。
而歐盟將派出9人代表團,下周一赴華盛頓與美國官員會面,要求美方回應監控歐盟問題,並尋求補救方法。歐洲議會正調查斯諾登披露美國監控資料對歐洲的影響,並已暫停歐美數據分享的合作。繼德國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昨日表示,將會傳召美國大使要求解釋美國的監控計劃。
不少駐美的外國官員已加緊防範監控,例如不在電話上談及敏感資料,加強檢查使館,避用可能已遭破解的通訊線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