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卑詩大學「2010溫哥華冬季奧運會影響報告書」(Final Vancouver 2010 Olympic Impact Report)最終版本指出,雖然奧運實際花費較預算多出逾1億元,但有益於主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溫哥華及威士拿(Whistler)的居民成為主要受益者。 主持研究報告的卑詩大學教育系教授Rob VanWynsberghe表示,2010年冬奧會最重要的三項工程開支,包括建設加拿大線(Canada Line)捷運、提升海天公路(Sea-to-Sky Hwy.),以及興建新的溫市會議展覽中心(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re),聯邦政府及省政府每花費12元,溫市及威士拿的納稅人僅貢獻1元。 他說,由此可以看出,為什麼這麼多城市希望舉辦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居民僅需要支付小部分稅金,就可以獲得長久、持續的城市基礎設施,那些日常使用公共交通系統、喜愛滑雪運動,以及在本地觀光業工作的人受益較大。 報告指出,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最終共花費逾18.8億元,較2007年的最初預算多出約7.3%。 Rob VanWynsberghe強調,冬奧會亦為加國帶來「隱形資產」,他稱之為「紅手套效應」(red mitten effect)。「在整個冬奧會過程中,加國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得以加強,對於『加拿大人』的認同感得到加深,利於所有加拿大人的進一步融合及發展。」 他亦承認,由於缺少數據,奧運會的長期影響無法統計,例如污染、生活成本上升等,且未知由奧運創造的就業機會是否可以持久等。 溫哥華是第一個被要求提交「奧運會影響報告書」(Olympic Impact Report)的主辦城市;從2010年冬奧起,每一個主辦夏季、冬季奧運會的城市都需要提交報告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