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二原是風平浪靜的一天,下午突然殺出政府公布免費電視牌照的消息,令全城引頸以待,祈求終結電視業多年一台獨大的情勢。
可是,最後大熱倒灶,呼聲最高、社會公認籌備過程最認真的一家電視台不獲發牌。大家的Facebook被此消息洗版,其中一個為那間公司抱不平的Facebook專頁,一晚已經得到超過26萬用戶「讚好」,一些不甚留意政治的朋友亦忍不住在Facebook破口大罵,甚至發展成星期日的數萬人大型示威集會,實屬近年罕見。
明明這幾年來社交網站興起,免費電視台公共娛樂、傳播資訊的重要性和功能已經不如往日,甚至已被網絡取代,為何是次免費電視牌照風波引起如此巨大的波瀾呢?
自從A字台被內地投資者入股後,質素變得惡劣,欠缺自家製作的節目和劇集,大量引進外購劇,更不斷重播節目。猶記得去年這個電視台就曾直播自己在政府總部舉行反對發牌的集會,被各方指摘公器私用、濫用大氣電波。一間電視台亂做,另一間自然有本錢hea做。在長年競爭優勢之下,大台的劇集和節目變得公式化,劇集收視即使很高,仍未能建立如以往劇集般的社會影響力。
另一邊廂,當然要提及政府表現。自從梁振英上任後,政府錯誤頻出,官員處事有欠謹慎,有時更造成政治危機。今次事件中未獲發牌的電視台申請者,不論投資金額、節目質素保證、節目時數提供,以至技術水平都遠高於其他兩家申請者,政府不肯公開拒絕發牌的原因,只不斷重複以「一籃子原因」蒙混過去。這對投資者是一個合理的披露、合理的安排嗎?
發牌一事,原是帶有正面影響的政策,基本上政府表現正常、回應市民期望就可獲「加分」。可是這個政府先主動邀請投資者上車,再無甚理據下不發牌,這是公平之舉嗎?香港既然奉行自由市場的法則,那就應該容許自由競爭,今次事件只會令香港內外投資者對營商環境失去信心。
還談什麼捍衛普選?
我一直都認為,娛樂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地方文化成就的指標。早年香港曾以東方荷李活之稱為傲,當時電影工業發展蓬勃,港產片、劇集和歌手唱片外銷至東南亞地區,這種競爭環境培育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巨星和製作人。香港出身的國際巨星中,有誰未曾經歷過木人巷的訓練,有誰不是立足本土而衝出國際呢?我很尊敬這家落選的電視台老闆,因為他那股願意走出做生意comfort zone、肯投資至香港創意工業的勇氣。(我認識大台一些員工,他們很支持發牌,因為這老闆以略高薪金聘請製作員工,迫使大台調高薪金,令他們感到有尊嚴。)試問如果更多企業家願意投放資源至更多創新產業,香港還會這樣單一,只有金融、旅遊相關、物流和地產的發展?
問心一句,你們真的滿足現狀?一台獨大,我們只會繼續食麵,繼續以雞汁煮雞煲湯(哈哈哈哈哈哈),繼續C-drive上網,繼續BBQ大結局。同學,你們甘心嗎?
政府在這幾年間,在不同的事上用上多重標準處理問題,免費電視牌照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必須知道,連看電視、選擇電視台的權利都捍衛不了,還談什麼捍衛普選權呢?懇請有關官員,要麼立即發牌,要麼退位讓賢,引咎下台。
在這件事上,我學到兩句說話:
1. 只要(中央)感到不安全,就應該循序漸進。
2. 機會只會留給沒準備(hea)的人。
(學民思潮成員張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