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牙診 為弱勢顧齒更顧心 惠癌病人輪椅者 特設治療室助SEN童適應
【明報專訊】走進「再現歡顏」牙科診所,淺木色的裝潢、接待處的咖啡吧台、角落的牙齒公仔……一切都不同於普通牙科診所,這是由社工張啟遠(Mark)和牙醫何冠彥(Tom)建立的無障礙牙科診所。兩個「90後」因見癌症患者、輪椅人士等群體較難獲取牙科服務,於是創辦社企,召集有心人組成團隊。他們更希望回應患者的特殊需求,照X光房及治療室可擺放輪椅,亦有房間給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適應新環境等。團隊今年中獲社創基金資助,料兩年內服務2800名癌症康復者、殘疾人士、長者及SEN兒童等。
牙醫伙社工創立 社創基金資助
Tom曾在菲臘牙科醫院服務,有病人修復牙齒後需自行到私家診所洗牙,一兩年後覆診時「齯U晒,佢呢一兩年都無洗過牙,話搵唔到(私家服務)」。他和Mark一拍即合,2022年申請到一筆社創基金資助推出「有牙抗癌」計劃,在私家診所租設備,主要服務癌症康復者。
隨後愈來愈多人向他們查詢,包括視障及輪椅人士,但所租處所有階梯不便輪椅進出,兩人決定設立無障礙牙科診所,去年成立「再現歡顏」。今年團隊申請到社創資金200萬元,推行為期兩年「因『齒』而『悅』」計劃,合資格者即領取政府津貼者可獲2000元資助。
「他們更需牙醫多花時間了解」
截至本月中,計劃已向逾130人提供牙科服務,並為逾400人清潔口腔。Tom說,癌症康復者、SEN兒童及輪椅人士較其他人「更需要(牙醫)多花時間去了解」,例如有口腔癌病人因手術而神經線受損,牙齒斷裂亦無痛覺,牙醫需更細心(見另稿)。
Mark說,前述3類人或因其他需求「阻礙了看牙」,如何滿足他們其他需求正是團隊想做的事,如職員曾到地鐵站接失明患者到診所,「我們想給病人多一些quality time(優質時間),去了解病人背後有什麼需要」。
團隊曾去台灣受訓兩個月,包括學習如何向SEN兒童提供牙科服務、牙科保健教育等。Mark說,當時了解到有機構曾花4個月令一個SEN兒童躺上牙科H,強調他們更難適應陌生環境,有時需全身麻醉接受牙科服務,但若能做好安撫則可避免全身麻醉。「再現歡顏」診所特設兒童牙科治療室,選了一張橙色牙科H,另設房間讓SEN兒童見牙醫前做角色扮演。
多人義務幫忙 獲優惠租金
團隊另有3名牙醫、一名營養師,以及兩名口腔教育主任,皆為兼職,Mark笑言他們是「part time(兼職)團隊」,不少人是義務幫忙,「大家知道這件事背後的意義」。兩人不諱言曾因「要涉獵完全不識的範疇」想過放棄——他們要從頭開始學習如何寫計劃書、如何找場地及聯絡裝修等,但團隊的理念打動了一些人,最後獲社創基金在內共400萬元資助,有地產商更願以優惠租金出租尖沙嘴寫字樓。
盼牙科生多接觸特殊群組
「再現歡顏」不僅想透過限時計劃幫助病人,更希望此模式能長遠持續,回應社會需求,故一口氣簽了5年租約。Mark亦希望未來牙科生能接觸更多不同需要的特殊群組,包括學習如何和SEN學童溝通、相處及為他們提供牙科服務等,也希望政府能加強牙科教育,尤其是針對特殊群體的牙科教育。
明報記者 楊晨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