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唔可以快過人文」 盧:法例需因應AI更新
【明報專訊】有「中國諾貝爾」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今年踏入10周年,下月6日公布得獎名單,擔任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身兼香港科學院院長的中大校長盧煜明昨日預告將舉辦一系列相關活動,相信活動能推動本地創科發展。展望未來創科發展,曾獲得該項大獎的盧煜明強調「科學發展唔可以快過人文」,發展太快可能會衍生各種問題。
盧煜明昨日出席傳媒飯局談到本港科學發展,他認為科學發展速度不宜過快、甚至快過人文學。他以使用AI為例,稱當中涉及的道德、思考方向,全與人文學相關,一旦人文發展追不上科學發展,容易衍生各種問題。被問到近日有港大生透過人工智能(AI)製作師友色情圖一事,盧認同因應AI的發展,本地法例需要更新,詳情則留待社會討論。他說中大現時已有AI的教與學指引,規定學生要標明有用到AI,某些課堂亦禁用AI。
政府列盛事 科學大獎活動連場
今屆中學文憑試誕生破記錄16名狀元,當中11人有意從醫。有狀元早前稱本地創科環境不夠外國穩定,令不少學生對投身科研卻步。盧煜明認為讀醫和科研兩者無衝突,據他觀察,中大醫學院每年亦有約個位數百分比的學生有志踏上科研路。他又以自身為例稱,不同階段有不同發展路向,重點是學生認清自身興趣。
「2025未來科學大獎」今年踏入10周年,亦是連續4年在港舉辦活動。本年度的大獎周被納入本港年度盛事,設多場免費活動讓公眾參加,包括科技論壇、頒獎禮結合音樂會等(見表),4名諾貝爾獎學者亦會出席,包括2013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Randy Schekman等,以及10多名來自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及歐洲科學院等的院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