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行GBA:廣東「電源」講古
【明報專訊】廣州海珠廣場旁有座造型典雅氣派的7層建築,它是1936年建造、有近90年歷史的華安樓。這幢樓曾經是商業公寓、商舖、酒店等,1950年改為廣州市電力管理處,曾是廣東省、廣州市兩級電力系統調度所在地,見證現代化電網從無到有,因此獲譽「廣州電力祖屋」,早前開放個人參觀預約。
明報記者 林迎
華安樓建於1936年,由留美粵籍建築師黃玉瑜設計,時為中國首間華資壽險公司、華安合群保壽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商業公寓大廈,故名華安樓。該樓最早為5層高,在極少人能用電的年代,華安樓已安裝升降機。
中共建政後,華安樓被收歸國有,廣州電業管理處1950年遷入。廣州西村、五仙門電廠1952年統一頻率聯網運行,標誌廣州電網建成,中南工業部廣州電業局成立,將調度室設置在華安樓,第一條調度指令就在此發出。其後30多年間,華安樓是廣州電力系統生產、辦公、科研及培訓場所,有老廣州人仍記得小時候「去華安樓交電費」。至1984年廣州供電局遷出,將此處改為華安商場,後又與港資公司合營華安酒店,其間加建至7層。
華安酒店2004年發生命案,香港華娛電視副總裁耿為民與女網友約會,遇上情色陷阱,被其同黨劫殺,酒店不久後結業,華安樓隨之空置10年。2016年華安樓被列入廣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築,同年展開保護工程。修繕時,華安樓富特色的柱、空心磚等被保留並展示,已腐蝕的滿洲窗、紙筋灰天花、木樓梯扶手等按原貌修復。
至2019年,華安樓以「廣州電力展示館」的全新面貌對外開放。現時1至7層每一層都是特色展廳,展出廣州137年用電史:從1888年張之洞在兩廣總督府點亮第一盞電燈開始,到宣統年間的電費單、廣州現存最早的發電機、1970年代電力工人的裝備與制服等,還原第一間電力調度室、營業大廳,並有模擬電纜隧道的場景,以及供學童了解電力知識的「好奇電學堂」科普專區。華安樓2024年入選國家工信部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名錄,是廣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建築。
地址:廣州泰康路162號
交通:廣州地鐵2、6號線海珠廣場站E出口
參觀方式:免費,需經「廣州電力展示館」微信公眾號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