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X光片1分鐘生成3D圖像 科大AI技術助縮輪候照CT

[2025.07.18] 發表
透過AI結合X光影像建立立體三維骨骼與器官影像模型後,科大團隊及醫療器械公司盼進一步提升3D重建精準度,日後配合現已在港使用的3D骨骼打印技術(圖),最終可為病人度身訂做骨骼植入物,並作實時手術監測。(盧曼盈攝)
以人工智能(AI)配合X光建立3D模型技術由科大團隊研發,並覓得醫療器械公司合作進行3D打印,為病人量身訂做骨骼植入物。圖為主要研發者、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小萌(中)、科能三維技術(醫療)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丘榮豐(左),以及該公司醫療顧問、骨科專科醫生謝龍峰(右)。(盧曼盈攝)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利用人工智能(AI)研發一套建構立體三維(3D)骨骼及器官影像模型技術,只需取得病人兩張X光片,即可於1分鐘內生成3D圖像模型,省卻以往病人輪候電腦掃描(CT)並製作模型的時間,亦大減病人輻射量達99%。新技術可應用於退化、變形骨科病人矯形手術,並計劃下半年於公院試用,包括為「O形腳」患者治療。

適用骨科矯形

計劃下半年公院試用

技術由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小萌團隊研發,取得病人兩張X光片後,1分鐘內可生成3D圖像,較CT需400至500張X光片少。團隊早前以500多組病人數據訓練AI模型,安排120名病人的影像測試準確度,新技術所需建立模型時間,由傳統使用CT的6小時,大減至少於30秒,關鍵解剖結構的準確度為CT掃描的97%。

合作研發的骨科專科醫生謝龍峰表示,新平台可用於俗稱「O形腳」的膝關節退化、創傷後骨癒合不良,以及骨缺損等情G,原本每次照CT需2000至3000元,照X光只需數百元。他說如技術達到與CT相近效果,可減低病人及醫護暴露於輻射量的時間,並減少CT排期時間。

科大計劃下半年於公院展開臨H試驗,謝龍峰說大部分骨科矯型治療亦可應用系統,使用新技術時如準確度少於1毫米誤差可以接受,初步計劃於高位脛骨截骨手術率先使用,以治療年長患者O形腳問題,日後AI訓練後亦相信可應用於拇指外翻、車禍後骨頭變彎等治療,亦希望用於牙齒治療。

癌病仍需CT掃描

現階段未能取代

謝龍峰說,目前已可將二維X光變成3D立體模型,但進而配合3D打印成為病人體內植入物,則需更多時間研究及獲審批。他補充,新技術的設計用途針對骨科變形及退化疾病,而癌症等疾病仍需要CT,「電腦掃描現階段不能被完全取代」。

與科大團隊合作研發的醫療器械公司位於大埔創新園,一直製作人體植入物。科能三維技術(醫療)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丘榮豐稱,現時市場上只有一間歐洲廠商獲認證將CT轉為三維圖檔製作模型,但現有技術繁複,亦需向有關公司付費,才可進一步製作植入物。他期望於一年內推出新技術平台,可用於香港及海外市場。

更多港聞
倡《施政》啟雙普選討論 新思維冀擴性罪行定義
【明報專訊】9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正諮詢,政黨、團隊陸續提建議,新思維今日將向特首李家超提出主題圍繞「向下望」的一系列建議,冀政府更關注民生... 詳情
【明報專訊】廣東順德本月爆發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錄得最少478宗個案。本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流行病學)黃凱基昨稱,港人頻繁往... 詳情
房屋局納米院簽備忘 合推MiC科創
【明報專訊】本港不少公屋近年採「組裝合成」建築技術(MiC),房屋局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昨簽訂合作備忘,就MiC相關科研加強合... 詳情
綠置居可交表 料年內攪珠揀樓
【明報專訊】「綠置居2024」昨日起至8月6日接受合資格綠表人士申請,為期3周,昨午有市民到觀塘房委會綠置居銷售小組辦事處了解詳情及領取申請... 詳情
【明報專訊】觀塘昨發生倫常血案。青年昨午於和樂h寓所疑因家庭瑣事與七旬繼父爭執,其後以菜刀施襲。警員接報到場拘捕繼子,受傷繼父清醒由救護車送...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