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爆基孔肯雅熱 防護中心囑防蚊
【明報專訊】廣東順德本月爆發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錄得最少478宗個案。本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流行病學)黃凱基昨稱,港人頻繁往來粵港,確有輸入風險,強調會做好監察及防控,並提醒市民做好防蚊措施。
黃凱基昨於港台《千禧年代》稱,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帶病毒的白紋伊蚊叮咬傳播,潛伏期介乎2至12天,多數人潛伏期集中在3至8天;病徵主要為「熱疹痛」,即發燒、紅疹和關節疼痛,通常持續數日會有明顯改善,但有個別患者會持續較長時間,「關節痛得很緊要,甚至身體會扭曲」。
黃凱基說,基孔肯雅熱非新病,約70年前已找到病毒,目前無針對該病毒的疫苗,主要採用支援療法幫助病人紓緩症狀,又說今年世界各地錄得逾22萬宗個案,死亡80宗。
被問本港到有否爆發風險,黃凱基稱港人頻繁往來粵港和世界其他地方,確有輸入風險,但相信預防措施切實可行。黃說本港因應今次爆發會做好監察及防控,舉例政府會做好防蚊滅蚊,署方亦提醒醫生留意有關病徵和有相關外遊史的病人,口岸也會加強巡查。
黃凱基指出,如市民外遊受感染,回港後再被白紋伊蚊叮咬,該蚊就有可能將病毒傳予其他市民,呼籲市民外遊時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怕水、穿淺色衣服等。他提醒外遊者返港後14日最好仍用蚊怕水,可盡量避免將病毒傳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