嫖賭食玩齊 「如常生活」遏逃念 設晉升舉報制 「開工」前唱歌振士氣
【明報專訊】去年協助拯救緬甸詐騙園區受困港人的余德寶,綜合獲救者經歷拆解詐騙園區結構和制度。余說園區如設備齊全的小社區,讓受困者詐騙賺錢分紅後「如常生活」,更設晉升及舉報制度,威迫利誘受困者放棄求生。
余德寶形容,園區設超市、醫院、娛樂設施和餐廳等,甚至有賭場、色情場所,「醫院通常是給止痛藥。也有髮廊,因天氣熱和不想常剪髮,男生一般剃光,女生剪短。基本生活是沒問題」。獲救港人Eric向余描述,受困者居於宿舍,每日早上10時半到像大型網吧的工作室「開工」,必須先唱台灣勵志歌《水手》振奮士氣,然後開始行騙。
物價高 炒飯配雞翼近百港元
余表示,園區「老闆」會哄騙受困者,「你在這埵n好生活賺錢便生活如常,不斷洗腦令你失去求生欲望」。Eric在書中說,受困者每月償還「老闆」於入園之初墊付的1.5萬元泰銖(約3600港元)生活費,再用僅餘收入應付園內高昂物價,舉例一支潤唇膏售約500泰銖(約121港元)、炒飯配炸雞翼售約300至400泰銖(約72至97港元)。
倘有人被贖 即升職吸留下
余德寶稱,不時有受困者想離園,園區除提供生活設施製造「如常生活」假象,詐騙集團更威迫利誘受困者「認命」。受困者最初擔當負責「跑數」的底層「組員」,由「組長」和「主管」看管,按詐騙金額及階級分紅,聲稱達20萬元美金(約156萬港元)業績即可離開,「但從來未聽聞有人達到這業績」。余認為階級制是懷柔政策,如有人將被贖或獲救離園,便提議升職吸引他們自願留下,「升你做組長就不用被打,分分鐘是打人那個,會用這些伎倆挽留被困者」,同時舉報他人策劃逃跑也可獲獎金,「的確有個案被『篤』出來,令一些人不敢再求助,甚至不願嘗試離開」。
有園區邀富人參觀外媒採訪 稱正當生意
余說,緬甸園區近年由緬北擴至中部,部分由反政府軍控制,各園區經營模式不同,不少園區較低調,甚至經常易名,亦有園區近年聲稱「轉正」,興建酒店邀富人組團參觀,「亞太」集團經營的園區更邀外媒採訪,「稱做正當生意,有操場和餐廳,生活自如,沒小黑房也沒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