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談需時 關稅料不會再上調
美國總統特朗普大規模對貿易伙伴徵收關稅,對中國以至全球經濟帶來新衝擊。中美上月達成協議,美國對華額外新增關稅降至30%,暫緩期至8月中屆滿。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丁爽認為,中美要達成協議相當複雜,貿易不平衡本身已難解決,加上美國科技限制等議題,談判需時。內地有稀土作談判籌碼,關稅料不會再上調,預計現行關稅水平將持續至今年底前。
下半年出口增速或明顯降
內地首5個月出口額按年增長6%,丁爽指由於有提前出口因素,下半年增速將明顯下降。他又認為即使沒有關稅,出口仍受相當多因素影響。其他地區現時只被美國徵收一成關稅,內地貨品可在第三地組裝、加工轉運至美國。若美國亦上調第三地關稅,或在談判時要求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將減低中國向第三地出口中間品的動力。
自產商品替代進口利貿易順差
不過丁爽認為,關稅對中國出口貨品競爭力的影響將漸漸減弱,內地物價上升低於貿易伙伴,即使人民幣匯率不變,中國貨品會逐漸較當地本地貨品便宜。另外,內地自產貨品,較外國進口產品物美價廉,政府亦推動出口商將貨品內銷,以自產商品替代進口產品,亦會有利本地工業生產和貿易順差。今年市場焦點較少放在貨幣政策,5月人行減0.1厘和降準0.5個百分點,惟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增速低於預期,企業和居民貸款新增貸款均按年下跌。
不過丁爽指出,需要考慮內地以低息地方政府債,將高息的地方融資平台銀行貸款置換的影響。撇除上述因素,至5月底人民幣貸款餘額按年增長8%,認為貸款增速並不算慢。
展望下半年,丁爽指內地減息制約較多,今年首季末商業銀行淨息差收窄至1.43厘,進一步低於1.8厘的警戒線,影響銀行盈利和資金充足率,今年政府已通過特別國債向國有大行注入資本金,預料只會在第四季再減息0.1厘。人行為發行國債需保持市場流動性,或會加大貨幣政策工具投放,如買斷式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公開市場買入國債等,惟料今年不會再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