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定義檢討 擬聯招選科前公布
【明報專訊】8間資助大學每年共為本地生提供1.5萬個第一年學士學額,本地生循大學聯招辦法(JUPAS)等方式報讀。近年各項人才政策吸引不少專才子女來港讀書,有本地家長憂慮升學競爭加劇並造成不公。教育局長蔡若蓮昨稱,檢視「本地生定義」工作順利,目標新學年開始JUPAS選科前公布方案,亦設過渡安排,讓來港的專才家庭適當調節。
應考中學文憑試(DSE)的本地生可透過JUPAS報讀資助大學學士課程,首輪申請一般每年12月初截止。政府現時准許新來港的人才計劃受養人,以本地生身分報讀本地資助大學,並繳交本地本科生學費。
蔡若蓮回應議員林振昇提問時提供數據顯示,2025年首兩個月,各人才計劃18歲以下受養人共有9294人,而2023及2024年分別有5.7萬及5.5萬人(見表)。
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昨在立法會大會提到,坊間近日質疑部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申請人只為子女升學來港,本身無意在港發展。新民黨議員陳家珮稱,很多家長或學生關注現行制度不公平。
蔡若蓮:研設居留要求
另供不同資助
教聯會議員鄧飛則關注,倘要求人才子女符合居港年期、提高其大學學費,會否有違《基本法》或有司法覆核風險。蔡若蓮表示,政府會考慮法律問題,並參考不同國家做法,包括要求學生符合居留期。
蔡若蓮又說,目標在新學年(2025/26)開始JUPAS選科前公布方案。她提到本港高等教育機構「面向全世界收生」,採用擇優而取原則,重申資助大學會維持每年提供1.5萬個第一年學士學額。她透露當局檢討「本地生定義」時,考慮為學生提供不同資助,「一些無獲資助和津貼的學生,可否在1.5萬個學額以外找一些學額(預留給相關學生)」,以免影響「本地生1.5萬(學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