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攻.題目1:一位樂於助人的好鄰居

[2025.02.18] 發表
(圖:Alexey Yaremenk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姓名:蔡潤祥.學校:廠商會中學.年級:中五】

在我生活的小區裏,有一位樂於助人的鄰居,他的名字叫王叔叔。王叔叔是一位退休教師,性格溫和,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們的喜愛。每當我回憶起與王叔叔相處的點滴,心中總是充滿了溫暖和感激。

王叔叔家裏有一個小花園,種着各式各樣的花草。春天來臨時,花園裏的花競相綻放,五彩繽紛,令人流連忘返。每當我放學回家,總能看到王叔叔在花園裏忙碌的身影。他一邊澆水,一邊和鄰居們聊着天。每當看到小朋友們在花園裏玩耍時,王叔叔總會微笑着鼓勵他們,彷彿他就是他們的朋友一樣。

記得有一次,我的自行車壞了,心急如焚,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時,王叔叔走了過來,看到我的窘迫,立刻主動詢問。「怎麼了?需要幫忙嗎?」我把情况告訴了他,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帶我回了他家。他的車庫裏有各種工具,王叔叔熟練地修理着我的自行車,叮囑我下次不要騎壞了。不到半個小時,我的自行車就修好了。看着煥然一新的自行車,我心中充滿了感激,連聲感謝王叔叔,他卻只是微笑着搖頭,說:「小事而已,大家互相幫助嘛。」

除了修理自行車,王叔叔還經常幫助鄰居們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有一次,鄰居家的小孩生病了,家長忙得不可開交,王叔叔主動提出幫忙照看孩子。他不僅耐心陪伴,還為小孩講故事,逗得小孩哈哈大笑。鄰居們看到王叔叔的熱心腸,都感動不已,紛紛稱讚他是「好鄰居」。

王叔叔不僅樂於助人,還樂於分享自己的知識。他常常在小區裏舉辦一些小講座,教大家一些實用的生活技能,比如如何做簡單的菜肴、如何種植花草,甚至教孩子們一些有趣的科學實驗。每當這個時候,小區的居民們都會聚在一起,聽得津津有味。通過這些活動,鄰里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大家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

有一次,小區裏組織了一次義務清掃活動,王叔叔是第一個報名的志願者。在他的帶動下,愈來愈多的鄰居也參與了進來。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清掃樓道,有的整理花壇,場面熱火朝天。王叔叔不怕髒、不怕累,始終在前線指揮,帶動着大家。他的積極性感染了每一個人,大家都努力工作,最終讓小區煥然一新。事後,大家紛紛表示,能夠和王叔叔這樣的好鄰居一起共事,真是一種幸福。

王叔叔的樂於助人不僅僅體現在生活的小事上,更在於他的無私和大愛。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幫助他人不僅能溫暖別人,也能讓自己感到快樂。正是因為有了像王叔叔這樣的人,小區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溫情。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不能每個人都像王叔叔那樣無私奉獻,但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樂於助人的精神。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幫助,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總之,王叔叔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好鄰居。他的樂於助人深深影響了我,讓我明白了鄰里之間的相互關愛是多麼重要。希望未來的日子裏,能夠有更多的人像王叔叔一樣,把愛與溫暖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1120字,文章經修訂)

■『評分考量』

*內容:中上(7分)

取材豐富,通過多個事例(如開放小花園、修理自行車、關顧鄰居需要、熱中分享知識、參與義務清掃活動等)展現了王叔叔的樂於助人。這些具體且生動的描述,讓讀者真切感受到王叔叔的善良、熱情和奉獻精神,增強了人物形象,能夠很好地支持文章的立意。

文章貫徹「抒發感激之情」這個題眼:首段(心中總是充滿了溫暖和感激),其後各段(紛紛稱讚他是「好鄰居」、能夠和王叔叔這樣的好鄰居一起共事,真是一種幸福……),結尾:王叔叔「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幫助他人不僅能溫暖別人,也能讓自己感到快樂」,並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像王叔叔一樣,把愛與溫暖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明確深刻表達了對王叔叔的感激和敬佩。

*結構:中上(7分)

分為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做到首尾呼應,結構清晰。首段點題,設下伏筆,其後各段層層呼應,最後歸結到表達感激之情,完全切合了文題的要求。佈局穩健,結構合理,但部分段落之間的過渡稍顯生硬。

*表達:中上(7分)

用詞準確,文句通順,表達清晰。

表達較為平實,敘述風格偏向直接描述,修辭手法較少,主要依賴具體事例來展現人物形象。

部分句子雖然平淡,但不失準確和生動,例如:「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清掃樓道,有的整理花壇,場面熱火朝天。」、「王叔叔的樂於助人不僅僅體現在生活的小事上,更在於他的無私和大愛。」

*標點:中中上(6分) ◆分數:69

■升級你要知

(1) 事件較為分散

雖然多個事件展示了王叔叔的特質,但較為分散和單薄,影響主題的集中與發揮。若能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深入描述,會更有力。

(2) 刻劃稍嫌單薄

文章描述王叔叔言行雖多,但有些地方過於概括,例如「他常常在小區裏舉辦一些小講座」,如果能更具體地描述他如何舉辦講座和講座的內容,會更加生動。

(3) 情感深度稍嫌不足

寫王叔叔行為背後的情感動機,稍嫌不足,例如他為什麼與人分享他的花園,又隨便招呼孩子到他家中。在今天現實社會,這些舉動反更令人懷疑。故此,結尾部分的抒情語句,可能會顯得有些誇張。●

【姓名:陳樂垚.學校:英華書院.年級:中四】

從升降機中走出,幾張嶄新的桌椅映入眼簾。它們的主人有些無奈地將暫時無法容納的家俬緊緊貼着樓道兩側疊放,生怕會阻礙別人。大概搬來了一位新鄰居吧?我這麼想。

我住的屋苑不大,整個樓層只有寥寥幾個單位。即便如此,我也不太熟悉同層住戶,他們不過是恰巧與我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或許他們亦如是想,在此居住的十年間,我們的足印不曾交匯,始終在自家門前徘徊、盤旋,默默堆疊成一座座孤高的黑塔。我們只會兀自站在那塔上低頭凝視着自己的生活,卻不曾抬起頭,讓他人的輪廓映入自己的眼眶。我對此並無怨言,也無意打破這番平衡。

在升降機內,我首次遇見新鄰居。他是一位魁梧的男子,粗壯的手臂上有着尚算明顯的肌肉線條。此刻他雙手提着數量頗多的垃圾袋,隱隱散發臭味。「小弟弟,請你幫我按一樓。」注意到我的目光,他笑着說:「哈哈,今天樓上的垃圾房要維修嘛,我力氣大,就順便幫大家把垃圾拎下來。」「哦……麻煩了。」我有些不以為然,他大概是想創造一個良好形象,以後有事相求才更好說話。人們的行為都是為了實現目的而行的,用笑容為偽善貼上標籤;用善舉幫自己戴上面具——一切都是為了掩蓋真實意圖。當層層面具把我們的內心包裹,我想連哪一層是虛偽的都無法分清了吧?與其這樣,還不如盡可能避免戴上這些面具。到了一樓,我默默走出升降機,對他的意圖嗤之以鼻。

自那之後,我與那大叔有過數面之緣。看見他不遺餘力幫大家辦事時的笑容,我下意識地覺得那又是一層面具,但又覺他那笑容背後像是發自內心的一股熱誠或滿足,我不禁對他的真實想法產生好奇。

這答案,我並沒有找尋太久。

下着雨的夜晚,我獨自離開補習社,冰冷濕潤的頭頂催促着忘帶雨具的我趕快歸家,我加快了腳步。連接屋苑每幢樓房的平台有一條三、四米高的樓梯。昏暗的燈光下,我踏空了一節台階,整個人連帶着跌下了樓梯。腿上傳來陣陣疼痛,我勉強移動手指摸向已經麻痺的膝蓋,那裏正被一股濕黏溫熱的液體覆蓋。扭曲的腳踝無法撐起我的體重,我只得落寞地坐在台階一隅,緊攥着無法啟動的手機。

被血液和泥水浸透的襯衣緊緊貼着胸腔,壓得我喘不過氣,更無力呼救。透過層層雨點,我模糊地看見不遠處幾個狼狽的身形(影)——正下着雨,大家都想盡快回家,大概注意不到踡(蜷)縮一旁的我吧。身旁灌木伸出的枝葉和心中僅存的希望都無法阻隔一月刺骨的雨滴,寒意便同時侵蝕着我的皮膚與內心。我稱作「家」的地方,如今讓高樓化作黑塔,把無助的我困在其中守候。此刻我多希望鄰居能對我施以援手!這時一個魁梧身影走近,手中提着幾個垃圾袋:「你怎麼了?」看到我身上的傷,大叔攔了輛的士,執意帶我去醫院。推辭的話掛在嘴邊,我卻說不出。我想這次確實需要他的幫助了。「謝謝。」

消毒、包扎(紮)過後,看到我沒事,大叔似乎也高興。我忍不住問他:「你為什麼總是願意幫人?」大叔看出我的不解:「你大概覺得我沒理由浪費自己的時間去幫助陌生人?覺得我主動幫你也是虛偽的、戴着面具的表現?這麼說其實也沒錯。因我有能力幫助別人,所以戴上了『幫助別人』的面具。我也會權衡,但我知道這張面具是我在衡量了所有利弊,為此不惜犧牲時間、精力所作出的選擇。因此這面具是我遵循內心的號(呼)召而戴上的,這何嘗不是真誠表現?何况得到感謝,我也自覺喜悅!」看着大叔臉上綻放笑容,我似乎理解了他。

我低估了幫助別人的力量。倘若大叔不在,或他不願助我,我不知要在雨裏獨候多久!那寒冷雨夜裏唯一能與絕望抗衡的只有來自第二方的溫暖。「謝謝」二字雖輕,卻能讓雪中送炭者會心一笑。

從醫院回家,我站在升降機裏思忖。電梯關門的一剎,一個孩子衝向將關上的電梯。我不假思索地為他按開了門。「謝謝。」我不禁想起大叔。

我從升降機裏走出,也向那孤塔之外,踏出了一步。

(1501字,文章經修訂)

■『評分考量』

*內容:中上(7分)

文章以初期的誤解作為開端,經由親身經歷,逐漸改變觀點,最終體會到鄰居助人行為的真誠和價值。取材主要通過兩個事件(主動幫助鄰居丟垃圾、雨夜中幫助作者)突出大叔樂於助人,後者的情節刻劃了主人公從彷徨無助到感激助人者的心理轉變。這些事例具體且感人,能夠支持文章的立意,但分量略為單薄,也稍嫌片面。內容固然寫得深刻,但命題寫作,內容的質與量仍須取得平衡。

*結構:中中上(6分)

文章運用層遞手法,由當初對大叔「嗤之以鼻」,到「產生好奇」,繼而「我似乎理解了他」,最後「我不禁想起大叔」。尤其「我」在雨夜受助後,從心底對大叔產生了感激,最後以「我」的成長作為結尾,整體結構清晰。但作為映襯的枝葉(首兩段的鋪墊、對大叔行為的懷疑)太多,記言行、抒感受的主體,反而受到限制,致發揮不足。

*表達:上下(8分)

文句優美,表達生動,敘述風格偏向於抒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反襯、層遞)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又如:

對偶句: 「用笑容為偽善貼上標籤;用善舉幫自己戴上面具——一切都是為了掩蓋真實意圖。」

誇 張: 「被血液和泥水浸透的襯衣緊緊貼着胸腔,壓得我喘不過氣,更無力呼救。」

象 徵: 「高樓化作黑塔,把無助的我困在其中守候。」

*標點:中上(7分) ◆分數:69

■升級你要知

(1) 敘事詳略失衡

文章開頭對鄰居之間冷漠的隱喻(如「黑塔」)雖然有一定文學性,但鋪墊過長,容易削弱主題的集中度。描述大叔的行為時,有些地方過於詳細,例如對大叔在升降機中的對話和雨夜中幫助的描述,可能會顯得有些冗長。

(2) 大叔言行刻劃稍嫌不足

大叔的言行雖有刻劃,但主要集中在雨夜救助情節,其他場景(如幫忙提垃圾袋)稍顯單薄,未能全面展現鄰居樂於助人的形象。文章寫「我」較多,大叔反成了陪襯。

(3) 結尾略顯倉卒

文章運用反襯手法,直至最後才顯露感激之情。結尾一句「『謝謝』二字雖輕,卻能讓雪中送炭者會心一笑」,反思從大叔身上學到的助人精神,抒情含蓄而真摰,可惜輕輕一提,又點到輒止,倉卒收筆,質雖高而量有不足。

(另文續)

圖‧Alexey Yaremenk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文:朱崇學 -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退休中學助理校長;對中文寫作和文學創作的教與評頗有涉獵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54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