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考察:走訪港穗兩地 尋找辛亥革命歷史軌[
【明報專訊】辛亥革命終止中國近兩千年的帝制,為中國歷史的重要事件。香港及廣州均是革命人士籌組革命的重要地方。我們可考察不同景點,加強了解這段革命歷史。
■基礎知識
辛亥革命 終結帝制
晚清末年,清廷嚴重腐敗,並遭列強侵略。甲午戰爭戰敗後,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關於結束中日甲午戰爭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康有為及梁啟超等人上書光緒帝,要求清廷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新政措施陸續頒行,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和社會改革,惟滿洲貴族不滿權力被削,加上社會反對聲浪高漲,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戊戌維新(又稱百日維新)失敗。
戊戌維新失敗後,中國掀起革命風潮,有志之士相繼成立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組織,並集合成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由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到1911年4月鰝嵿^起義,十幾年間各革命組織屢敗屢戰,多次起義試圖推翻清政府。
維新失敗 有志之士投身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反對清政府將地方民辦鐵路國有化。運動在四川尤其激烈,位於四川中南部的榮縣9月25日宣布獨立,率先脫離清朝。清廷將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平亂之際,留守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遂計劃10月16日起義。但10月9日事[敗露,導致3名革命黨人遭處死。10月10日晚,革命黨人決定先發制人,40人組成的敢死隊在黎明前攻佔武昌的湖廣總督署。漢陽、漢口紛紛跟進。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
武昌起義後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5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各地商建中央政府。流亡海外的孫中山12月經香港回國,在12月29日被各省代表推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下詔,6歲的宣統皇帝退位,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結束。
◆考察地點一:香港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是孫中山早年求學之地,他曾在此策劃反清起義。1923年孫中山回到香港大學演講時說,「吾革命思想,從香港得來」。1883年,17歲的孫中山從檀香山(今夏威夷首府)返國時首次途經香港,對香港的市容、城市建設及衛生管理留下深刻印象。同年秋天,孫中山再次到香港,先就讀於拔萃書室,後轉赴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肄業。
1887年孫中山得悉香港西醫書院(港大醫學院前身)開辦,認為該校的課程較完備及香港的言論較自由,他再次回到香港讀書。1892年孫中山於香港西醫書院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與楊鶴齡、陳少白、尢列倡談革命,被時人冠以「四大寇」的稱號。
香港興中會總會成立後,曾於1895年和1900年分別在廣州及惠州起義。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後,孫中山繼續以香港為起義的策源地及海外籌餉的樞紐,多次直接透過同盟會香港分會及南方支部統籌策劃革命行動。
位於香港中環的孫中山紀念館2006年開放,本址為「甘棠第」,於1914年建成,原為香港商人何甘棠的宅第。館內展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如1888年「四大寇」相片的玻璃底片、《倫敦蒙難記》初版等。
◆考察地點二:香港屯門青山紅樓
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屯門青山紅樓,該建築所在的中山公園,即青山農場舊址,是由策劃辛亥革命的興中會人建立。
古蹟辦資料顯示,興中會成員李紀堂於1901年建設青山農場,用作儲存軍械、訓練射擊,以及接濟因革命運動而逃來的匿藏者。隨蚍s州起義失敗,興中會骨幹成員鄧蔭南在下白泥良雀坑口(後稱浪濯村)建立碉堡作基地,以補青山農場不足。下白泥碉堡於2011年列為法定古蹟,惟紅樓因政府稱沒有經過證實、可信而確切的新資料,足以支持紅樓與辛亥革命直接有關,因此建議維持紅樓一級歷史建築的評級。
2024年4月該地有大規模挖掘工程,紅樓前方大片荒廢林地被剷平。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青山農場周圍土地大多已被開發,紅樓一帶的綠化地是農場僅餘的「遺址」,若再被破壞,農場就會完全消失,促政府加強保育。規劃署回應稱,倘涉違規,部門會採取執管行動。
◆考察地點三: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面積達13萬平方米,是紀念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
當天同盟會130人直搗兩廣總督署,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革命黨人潘達微冒死收殮72具烈士遺體,葬於廣州東北郊。中華民國成立後,廣東省軍政府1912年修建黃花崗烈士陵園,多次續修後漸成現有的規模。
◆考察地點四: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位於廣州市鰨H區的辛亥革命紀念館,建於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設有常設展「開闢共和新紀元——辛亥革命主題展」和專題展覽「辛亥革命時期的廣東名人展」。
展覽以場景復原、雕塑、油畫等方式,呈現1895至1917年近代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及日常生活等的巨大變革。名人展位於一樓,面積約1400平方米,展示56名歷史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時刻,包括資助《中國日報》創刊並長期贊助的李紀堂、陪同孫中山至吉隆坡等地推行革命活動的林義順、曾親任孫中山保衛員的司徒美堂等。館內設一條按原比例設計的「商業街」,還原民國時期繁華街景及革命人士的生活面貌。
■知識增益
南京中山陵
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1926年1月動工,1929年春天主體主建築竣工。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兵臨南京城下,曾用大炮轟擊中山陵。新中國成立後對中山陵多次修繕,196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內地政府撥款100萬元人民幣修繕中山陵的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主要學習重點:香港問題的由來、香港的多元文化特徵)
■考察問卷
考察前可運用以下問卷訪問同學,考察後再問一次作對照。
1. 你對辛亥革命有多少認識?
1、2、3、4、5
(5分最高)
2. 列出一名與辛亥革命相關的重要人物。
3. 辛亥革命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有什麼重大意義?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