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經濟:居屋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居屋2024」於2024年10月3日起接受申請,不少市民前往樂富房委會客務中心遞交申請表,接受申請首天截至下午5時房委會接獲約6660份申請表,是2019年可網上交表以來各期居屋首日接獲申請最少一期。由於有多個途徑交表,包括郵遞和網上申請,故上述只屬臨時數字。今期居屋預計2024年第四季攪珠,2025年第二季開始揀樓。
房屋署稱,除了國慶假期因素影響,過去兩年累計售出逾1.7萬伙居屋,一定程度上消化以往累積的購買力,今期首日接獲逾6600份申請表「反應已算不俗」。
另外,公屋聯會等機構9月5至27日以網上問卷訪問367名18至40歲青年,近九成受訪者希望擁有私人空間,超過六成人表示會優先買私樓或居屋。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提到,不少居屋一人申請者為青年,建議政府有條件地增加一人配額,並增加居屋白表比例,讓資助出售房屋階梯更能針對不同人的置業需要。
■相關數據
.近年居屋申請人及 發售單位數目(圖)
■基礎知識
Q:什麼是居屋?
A:政府在1976年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Home Ownership Scheme),計劃下的房屋簡稱「居屋」,目標是為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的市民,提供私人樓宇以外的自置居所選擇。居屋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興建,由房委會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出售予合資格的市民。居屋只有在補交地價後才能在市場內自由出租,否則屬於違法。
Q:居屋與競爭有什麼關係?
A:根據經濟學,基於社會上的資源不足以滿足所有人的慾望,因此人們需要競爭來獲得物品。競爭一般可分成兩種,分別是價格競爭(price competition)和非價格競爭(non-price competition)。前者是指以價格作為競爭準則,分辨負擔不起價格的買家;後者是指以非價格的競爭準則來分配物品,例如抽籤、先到先得等。出售居屋包括價格競爭及非價格競爭。
價格競爭:低收入者未能負擔居屋的售價
非價格競爭:居屋申請設入息及資產上限,而房委會以電腦攪珠方式隨機選出分組號碼,按攪珠結果次序處理分組內的居屋申請
Q:有什麼因素影響市民購買居屋?
A:居屋的置業成本較私人住宅低廉,因此申請數目往往大於出售配額,但與私人樓宇一樣,購買居屋的需求受房貸利率、樓市動向、地區配套等因素左右。
房貸利率:指向銀行貸款買樓的成本,如利率下降,購買房屋的成本下降,未來較低的每月供款可能吸引到買家
樓市動向:居屋持有人可在自由市場售賣物業,如樓價持續上升可吸引買家
地區配套:如居屋位置方便,且交通、民生配套足夠,亦能吸引買家
(主要相關課題:可持續發展)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