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推專業服務發展自動化 工會:大勢所趨
【明報專訊】三中全會提到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認為,若本港要鞏固提升貿易中心地位,只能推動專業服務及發展自動化及數碼科技,相信可吸引相關的外國一流人才,但意味本地前線工人或需退休,他反問,政府應保住傳統貿易及工人,「還是『痛定思痛』向前發展呢?」有前線碼頭工工會認為自動化大勢所趨,指前線工人平均年齡達50歲,屆時大多臨近退休,故不擔心轉變影響前線工人。
國際航運界研究機構Alphaliner 4月一項統計指出,香港去年港口吞吐量按年減14.1%至1434萬個標準箱(TEU),跌出全球十大貨櫃港排名。運物局統計則排第十。
鄧希煒認為,業界目前在自動化及數碼科技上,不及內地鹽田及新加坡等地碼頭,又說發展相關科技時,相信前線工人難以轉型,難免需要「退休」。
前線碼頭工平均50歲
工會稱自動化實現工人已退休
香港碼頭業職工會會長黎馬建表示,前線工人平均年齡達50歲,流失率僅1%,大部分屬退休自然流失。黎稱,理解需推動自動化及引入科技、減省人手及控制成本,形容是大勢所趨,又指推動自動化前期工作需時,料未來10年內未必可全面自動化,故不擔心碼頭自動化會影響前線工人,「他們(工人)大部分都就退休」。對於貨櫃碼頭前景,黎馬建說本港面對全球甚至內地港口的競爭,多年前已是夕陽行業,「早十年已不樂觀」。
至於本港是否準備好全自動化,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認為,香港是一個成熟的碼頭,周圍已興建不同建築物,要推動全面自動化,「拆晒(碼頭)起過就得」,指業界多年前已引入機械吊臂等科技,但「科技不是萬能」,舉例推行無人駕駛車需大量土地和5G、5.5G網絡,但本港未有相關準備,「一單意外就死火」,認為推自動化前風險管理要先做好。
(施政報告前瞻系列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