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廖宜建:投資者盼港定位更清晰 指不少看好內地中長線前景 政府宜多解說
【明報專訊】香港經濟新冠疫後復蘇動力不似預期,股市、樓市資產市場表現疲弱,匯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接受本報訪問剖析,相對地緣政治影響資金外流、融資成本上升,香港經濟寄託於內地經濟節奏,內地經濟疲弱、近年政策衝擊市場信心對本港經濟有較大影響。但他認為不論美元投資者或中東、東南亞等新興投資者,大致都看好內地市場中長線前景,預備好投入香港與內地市場,關鍵在加強解說恢復投資者對內地政策方向的信心,以及本港作為內地與海外「超級聯繫人」的獨有地位不變。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劉德斌
指樓市股市非首要處理問題
投資者想知道一國兩制如何用
「股市、樓市價格是結果,不是要首先處理的問題。」廖宜建認為,只要內地經濟環境好轉,資金總會想方法回來,對外資撤離並不擔心,更重要是鞏固外資對在本港投資的信心。他以近日剛與一家管理資產上千億美元的基金公司會面為例,對方明言看好內地中長期前景,願意投入內地,反而對香港地位就不太確定。
「(他們認為)要找中國投資者,開拓中國市場,可以直入中國發展,也知道中國運營環境。」廖宜建分析大型機構投資者和資產管理公司希望香港的定位要更清晰,包括在一國兩制發揮和作用的優次為何,哪些時候、地方應該要奉行「一國」,哪些應該採用「兩制」,國際投資者希望政府多解說,銀行業界也有責任幫助溝通。
內地產業監管政策要清晰 增外資信心
廖宜建認為內地產業監管政策宜更清晰,以鞏固外資的投資信心。他指出,客戶有反映產業監管政策仍有不確定性,例如去年底遊戲行業的監管建議,大家都未必估到。他指投資者認為需要清楚知道門檻所在,「例如遊戲、地產價格對社會的影響、數據安全等議題,若較商業環境更為重要,是否可以說明清楚,讓投資者了解是否有商業運作空間」。
政府近日完成的《基本法》23條立法亦是一例,廖宜建指儘管法律條文能寫的都已盡量寫清楚,但他接觸到部分客戶仍持觀望態度,認為除了政府解說,還可以在法庭體系方面持續做更多工作。「我們亦鼓勵通過friends of the court(法庭之友)機制,在未有個案、大家很情緒化去看前,提供法律上的看法……這對『五眼聯盟』投資者比較重要」。所謂「法庭之友」,是普通法下採用的制度,目的在於向法院提供建議,避免在審判時犯事實或法律上錯誤。
儘管香港利率過去兩年隨美息上升,企業融資成本上升、投資意欲下降,人民幣相對港元貶值也影響內地旅客在港消費,但廖宜建相信,只要內地經濟引擎運行順利、市場信心回復,香港作為內地走出去、外界走進內地的「超級聯繫人」,仍有空間承受現時利率環境。
人幣利率低 港可發揮信貸創造功能
金融業方面,雖然港息高企使部分企業轉到內地融資,不過廖宜建相信,本港可在人民幣服務有更大發揮空間,現時人民幣利率低於美元,香港可在此時機發揮離岸人民幣中心信貸創造(credit creation)的功能,以人民幣作貿易支付等商業用途。他亦期望內地可藉「滬港通」10周年(今年11月),進一步擴大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功能,例如把追蹤國際指數的ETF、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人民幣雙櫃台納入股票通,並擴大兩地央行貨幣互換安排規模。
廖宜建亦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源源不絕有盛事舉行,亦體現「超級聯繫人」獨特地位。由去年11月金管局舉辦的投資峰會、1月亞洲金融論壇,下周一(8日)匯豐將舉辦首屆全球投資峰會,預計吸引2000多名來自金融、不同產業、政府及學術界精英參與;他指這些活動將不同投資者和各地企業匯聚香港,因為本港在金融、貿易、文化等都是交匯點,適合舉行相關盛事,並非每個內地城市能做到,難以認同「香港只是另一個中國城市」的論點。
(香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