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者:高價值地集中保育 其餘用地可發展
【明報專訊】發展局今年10月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將由2021年提出的「雙城三圈」,改分為四大區域,並於明年或之前為所有相關新土地發展項目制訂土地用途和發展方案。有機構主辦「潤心建設·築創未來」青年專業設計大獎,以「開發北部都會區」為主題, 並邀請多位專業人士評審。有份評審的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偉仕達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田恆德接受本報訪問時均認同,北都保育與發展都重要,其中前者認為,應集中在高價值用地做保育,其餘較低價值用地則可發展。
偉仕達表示,北都非所有用地均處於良好狀態,認為應集中保育具高價值的用地。他以倫敦綠化地為例,認為當地綠化地只有少量屬高質素(small proportion is high quality),並應在高質素的綠化地實施嚴謹規管及保育。偉仕達認為本港可在北都「build high, build dense」,但同時需在具高價值用地做嚴格的保育工作。田恆德則說,應平衡保育與發展兩方,認為北都可重新創造(reinvent)新市鎮,如同另一個沙田般。
內地學者倡避大拆大建模式
至於另一評審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則認為,發展北都同時,應避免以往內地大拆大建的模式,盡可能保留當地自然的特色,以及保育當地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