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讀書法:大學之道在明德 「不要太輕看DSE」
【明報專訊】一直專攻議論文的歌手黃明德(Dark),在卷二開考當日因不熟悉題三「試論述模仿是否缺乏個性」,想不到例子支撐論點;考慮到卷二分數佔比重大,縱使無操過記敘文,仍決定放手一搏,選擇第一題「一次令我百感交集的聚餐」,「如果沒有背例子的話,若稍有離題,或許只會拿1或2級,最後我就像賭博似的跑去作了(題一)記敘文」。
他的文章講述中學舊同學聚會,百感交集的事件以層遞方式書寫,由最初見面的尷尬、有舊同學推銷保險,到重遇曾翻臉不和的友人。事後他與老師們交談,老師皆覺得他寫這篇文能取得5級,或許是因他當歌手出道後,常與社會經驗豐富的人相處,加上已半隻腳踏入社會,比同齡人擁有更多人生閱歷,因而所寫事物更能觸動閱卷員。
人生經歷以外,他也曾從流行曲取材並取得高分。去年一次校內作文,題目是「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落」,Dark忽然靈機一觸,「『偷橋』古sir(古巨基)的歌,而我又和古sir合唱舊作《一刻永恆》,之後我便選擇了用它來完結文章」。歌詞「初次吃自助餐/來慶祝升上了高班/這個放任傍晚/甜美永遠活在心間」,寫熱鬧過後並非會感孤獨,反而把最好的時光留在心間,最美好那刻由此變成永恆。老師品評他的文章,指出卷二若要突破4級,正是立意不可局限於題目,應將文章帶到新層次;就如他在文憑試寫作卷中,最後以主角與當初翻臉的友人對話的體會作結(見頁4-5)。
另一方面,Dark平日把感情投放於創作中,「身為藝人需拿揑好情感,不能讓情感影響工作表現,但又不能成為只講理性、沒有情感的人,因要留着這些情感去演繹歌曲與表達自己等」。寫作卷二時他也會以真摯的情感,投入生活上的各種情緒。他聽聞有些朋友會背誦數篇範文,考試時會整篇寫上,並按題目改動部分字眼,令文章不離題;雖能取得不錯的分數,但他認為這種學習方法正是「死讀書」的表現,更會令學習變得沒有意思、失去趣味。
回報始於付出 切忌最後才發力
中五出道的他,推出了5首單曲,加上宣傳等活動,溫書時間並不充裕。要說成績進步的主因,Dark表示專心上課反而關鍵。比起昔日上課渾渾噩噩與發呆,簽約後他份外專心,亦會認真做堂課,權當作溫書。直至升上中六,Dark幾乎暫停了所有工作,全副心神應付文憑試。他形容文憑試的成績「見真章」,回報始於付出,切忌大安旨意馬虎學習。「有些人很愛說:『唉,DSE才努力吧!』然後一直拖延(學習),直到最後一個月才發力。但其實沒可能一個月內追上之前的成績,不要太輕看DSE。」他以身邊同學為例,認為校內小測沒有用而敷衍應對,結果文憑試成績一樣不理想。
Dark表示,溫習時自律和規律最重要。備考期間,他每天起牀便到自修室認真溫習至關門,從未約朋友結伴溫習,「因為完全知道自己不可以這樣」。原來他中二留班那年,正是這個原因,最後才驚覺與朋友一起溫習只顧聊天,於是發現獨自溫習更有效率,「不過或許有人會因朋友陪伴而更有效率,因此還是要找回最舒服的環境。於我而言,就是喜歡獨自一人在自修室裏」。臨考前兩星期,也要設定好每天溫習時間表。他亦提醒,努力溫習以外,不忘照顧好身體。他有朋友的文憑試預測成績比他高3、4分,但對方臨考前感染新冠,發燒上陣,最終比他低1分。
沒想過可經JUPAS
一心打算副學士銜接
Dark現時修讀香港浸會大學環球螢幕演技藝術學士(榮譽)課程,不過原來他曾打算修讀歷史系,他對歷史科向來「興趣超大」,「同時間在一個世界發生許多大小事,覺得頗有趣」,是音樂與畫畫以外第三興趣。高中選修中國歷史與歷史科,兩科文憑試分別考獲4級和3級,最遺憾的是歷史科未能取得佳績,原本預料可獲5級,不過「其實考完就知道(不似預期),因為那天的狀態與心態都較差」。
其次,時間管理亦是當初選擇歷史系的其中一個因素。部分大學的歷史課程毋須考試,以論文為評分標準,有助他發展歌手路,同時兼顧學業。「畢竟寫論文一定是靠自己擠時間來寫,加上本來溫書需時較長,背誦亦不算快,所以不太喜歡考試。」就像當初他因視覺藝術科成績超卓入讀賽馬會體藝中學,但當視藝成為主科後,課業等壓力反倒令他變得不想繪畫。
Dark原先預計文憑試最佳5科僅得14、15分,一心打算升讀副學士銜接大學歷史學士課程。放榜成績卻喜出望外,翌日匆忙改選,組別A選了香港教育大學的歷史教育及香港浸會大學兩個課程,沒想過有機會經JUPAS(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獲取錄,「之前都是胡亂點選,頂多是首3個A(組別)選了歷史系,其他都是亂排」。Dark也曾打算報讀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但錯過了申請日期,考完試再報已經太遲。
留班兩次的學生歌手,唱過「不理會結果/不記得反叛過/不記得追逐過/是怎過/怎過」。離開中學校園,開展下一階段學習和音樂之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也算不枉。
文‧賴小苡
圖‧廖偉鏗、《一刻永恆》MV截圖、資料圖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