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尹光 ——學在當下 活在當下
【明報專訊】有網民以人工智能(AI)技術模仿特定歌手的聲音、唱腔「翻唱」流行曲。歌手姜濤的《Dear My Friend,》、林家謙的《一人之境》等經過「AI尹光」的演繹,唱出獨特又帶點滄桑的感覺。尹光本人因此成了話題人物,早前更推出新歌《Dear Myself》,道出入行多年心聲,MV有他與「AI尹光」WAN K.對唱畫面。年逾七旬的他依然不停學習,其中一項要學的,是學習上網,他通過其口中的「阿Goo」(Google)找尋資料、獲得新資訊。網上資料唾手可得,但有時傳統方式與新科技並用,於尹光而言也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學習 為了知別人「講緊乜」
「往時沒有像現在這麼多與年輕人合作,本來大家都不認識尹光,是『AI尹光』(出現)之後覺得有趣,(人們)便想知道尹光是誰。過去(在年輕人群體中)名不經傳,連我唱什麼歌、唱得好不好也不知道。」因為「AI尹光」,老一輩歌迷口中的「廟街王子」尹光,最近被年輕網民賦予新暱稱「光B」及「Jackson Wan」(其英文名為Jackson,同時取王嘉爾英文名Jackson Wang的諧音)。科技連接起老青兩代,他感到高興,「更有些年輕人(上網)找到資料說尹光是『香港之寶』,當然這只是他人所說,我哪是什麼寶?但被人肯定、稱讚當然開心」。現時他多了訪問,也收到不少擔任不同演唱會嘉賓的邀請,「所以現在我生活忙碌,有好、有不好」。
這段時間,尹光無疑獲得不少演出機會,「多了很多不同的合作,有廣告、劇集、(與年輕人)合唱等」。但同時需在短時間內學習許多新事物,對年邁的他而言頗為吃力。不過,他發現很多長者不再願意學習,彷彿活茈u為等蚋鰶}世界,故即使工作繁多,他依然喜歡學習新事物,「不然別人問起也不知如何回答」。因為工作需要,尹光學會什麼是AI、ChatGPT,也知道怎樣在Google、YouTube等搜尋資訊,「學多學少無所謂,最重要就是學,因為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事物,學習當下時代的事物,便能讓生於不同時代的人有共同語言,這才能有溝通」。他認為,不一定要對當代所有事物全感興趣,但要知道別人在說什麼。
光B記憶法:唔熟抄到熟
歌手演出之前會如學生背默一樣,先背熟歌詞;萬一正式表演時忘詞,也可立即窺視台邊或遠方的提詞機,跟蚨q詞繼續演唱。無論科技如何發達,也無助他們將歌詞真正「入腦」,化解尷尬的忘詞「甩嘴」危機。「我到現在也保持這樣的習慣:不把歌詞抄下,就沒法記歌詞。」尹光說經過自己手抄,歌詞容易牢記,「一次記不入腦就抄多幾次,抄到熟為止」。
1970至80年代的流行曲有既定創作模式,總有數段歌詞不同但模式、曲式、旋律相同的段落,即使唱到某段忽然忘詞,也可換唱其他段落的歌詞。尹光表示,若有記熟歌詞的基礎,即使演出時忘記某些歌詞,也能馬上以其他字詞代替。今天的流行曲模式多變,他要記的更多,惟從不改變抄歌詞的習慣。
寫詞「踩界」 但從不教壞人
尹光以演唱諧趣歌及粵曲著名,但在最近的合作當中,竟有人提議讓他唱情歌,頗為新鮮,「我過去的歌喜歡寫社會現實、帶有警世意思,但要文縐縐的用語我寫不出來,口語則沒有問題」。過去有人認為其歌曲意識不良、用字不雅,他為此澄清:「我寫歌有時是會『踩界』,但從來不會寫一句粗口。而且有些歌詞雖然俗,但是想正向鼓勵、教化,例如勸人不要吸毒、犯法等,也唱些輕鬆類的歌讓大家開心。」
年輕時為了唱歌,尹光沒有念畢中學,為此懊悔,認為若有機會學習時應好好把握力求上進,這樣就能學習更多詞彙,寫出雅俗共賞的歌詞。不同用字對應不同需要,通俗歌曲的娛樂對象是草根大眾,口語歌詞較直接易明;粵曲是傳統藝術表演,以文雅字句入詞則更具美感。尹光不止唱地道諧趣「口水歌」,演唱粵曲時也絕不馬虎。粵曲歌詞中包含不少文言字詞,若不理解箇中內容,便難以投入演繹,他不被艱深歌詞窒礙學習,「唱粵曲時有許多文言、文雅詞句,遇上文言不懂的,就問『阿Goo』」。
「唱粵曲令我學會了很多字。例如『一行淚眼』你懂不懂?」流淚通常流兩行,何解會成「一行淚眼」?尹光開估:「大家肯定不懂的了。我初時也不懂,便問『叔父』(有輩分的前輩),原來意思很深奧,指雙眼含茞\水未流下,打橫看起來,就是一行淚眼。」粵曲歌詞意思固然深奧,他說現今流行曲的歌詞也不易理解,「而且唱的速度很快」。為了跟別人合唱,他有了新的挑戰,就是學習加快唱歌速度。活到老,挑戰也跟荍A到老,但愛玩貪玩又愛學新事物的尹光會繼續嘗試下去。
■知多點
促織
談及粵曲歌詞詞藻華麗文雅,尹光便考考大家:「『促織』是什麼?有首曲其中一句歌詞是『促織為誰鳴』,我唱到這處,根本不懂促織是什麼,便要去問,後來才知是蟋蟀的意思。」
唐代時,客寓秦州的杜甫在夜間聽聞蟋蟀哀婉的嗚叫聲,牽動了思鄉之情,寫下詩作〈促織〉抒發遠離家鄉的羈旅愁懷。古代也有諺語「促織鳴,懶婦驚」,出自東漢末年《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的「趨織鳴懶婦驚」,蟋蟀一般在農曆八月成蟲,九月活躍,懶散的婦女聽到蟋蟀鳴叫知道秋天到來,便會擔心趕不及織製寒衣準備過冬。
文:鄭惠霞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