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灣區熱搜:港商工廠轉型養老院 嘆「夾心階層」 內地補貼港資無份 不符港社署粵院舍計劃
【明報專訊】香港老齡化已成定局,北上養老也漸成趨勢,那麼民間投資「夕陽人群」是否「驕陽產業」?有原本在肇慶做製衣的港商便轉型辦養老院,沒料到風險重重,未開業就遇到鄰近村民抵制,且要適應內地的運作模式,最慘是這類港資內地養老院既不屬內地、也不屬香港政策支持範圍,自嘆是「夾心階層」。
明報記者 林迎
村民反對指影響風水 暗示要錢解決
「我祖籍肇慶,父親在這堸竣F20幾年製衣。」肇慶福壽居頤養院院長彭錫開說,其家族在肇慶有幾處廠房,第一間廠房先轉型做幼稚園,反響不錯,第二間如果也做幼稚園會距離太近,於是考慮做養老院,「當時覺得錢賺夠了,不如做下善事。一老一少始終要人照顧」。
為了轉型,彭錫開和父親走訪很多地方的養老院,也研究過政策,又向老行尊請教,但真正落手仍然很難。他們2017年就申請到養老院舍牌照,2019年才得以正式開業。政府要求院舍機構要符合消防標準,但工廠廠房改造不易,「我們不走邪門歪道,絕不會送錢去換消防合格,就經歷了一年多的漫長裝修過程」。
另一大難題是附近村民反對。「村民說我們這堛漱H『站茖奎i來,橫茤鴷X去』,意思是總有死人、殯儀館的車經常出入,不吉利,影響條村風水。」彭錫開說,鄰村村民從20年前開工廠時就有意見,今次又借題發揮,「當年說廠門阻住他們的『風水樹』,要給『38萬8』買起棵樹。今次也是暗示要給錢解決,我們才不答應。區政府有幫忙,最後也協調了一年有多」。
收客不易請人也難 港輸入護理員搶人
好不容易開業,又要考慮收支。彭錫開說,因為院舍地皮是自己物業,省了一筆,資金都用來請人和提升食材質素。內地民政局要求護理員與長者的比例是1:5至1:10,「有些養老院人手不夠,1:15都有,我這堿O1:5至1:6之間,24小時有人睇住」,但這樣令人手成本提升,而肇慶普通市民月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多元(人民幣,下同),「老人家沒退休金,我這埵4000元月費,要幾個子女夾錢。後來還是降了價,不降的話收不到人,好多人會覺得不如在家請保母」。
收客不易,請人也很難。「做護理員很辛苦,流動性大,對他嚴厲點就離職,大把院舍爭住請。」彭錫開總結,對員工要軟硬兼施,「又要酗S要罰」。香港輸入外勞護理員令他雪上加霜,有兩個前員工早前辭職去了香港,因此他要長期超額僱用護理員,一旦有人離職也可以隨時補位,不會出現人手不足。
長者有病家屬不讓送院 多院舍離世
「香港(院舍)好好做,有咩事就999……」彭錫開說內地不同,若長者有病痛,「一入醫院收幾千蚊,入得ICU每天都一兩千,家屬會有意見,常常不讓我們送長者去醫院」。他續稱,院內長者一般小病小傷都由院舍處理,責任更重。「香港很少有長者在院舍內離世,但這堣騆多。」為此他專門設了個特別房間去安放遺體,等待殯儀館接走,「如果有空,我也會上去告個別、拜一拜。我用了心照顧,問心無愧,我不會怕他回來找我」。
盼社署放寬計劃 倡推內地院舍券
新冠疫情爆發時,所有員工包括彭自己都留守養老院無法離開,保障全院「零感染」。疫情過去後,社會上有些長者身體轉差,反令入住率上升。不過,他自嘲仍屬於「夾心階層」,因為內地對民營養老院有補貼,但港資不在此列;另一方面,香港社署於今年7月28日宣布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雖包括開放予現時在大灣區城市營運安老院的營辦者申請納入為計劃下的認可服務機構,但其中一個條件是須在過往5年內有至少連續兩年在港營運資助安老院舍的經驗,彭錫開的院舍因此不符資格。
彭錫開說希望社署可進一步放寬計劃予僅在內地服務的港資養老院申請,他也建議港府要在大灣區每一個城市分散「買位」,讓香港長者可以選擇返回各自家鄉頤養天年。此外,他認為港府亦可考慮擴大現行的「院舍服務券」使用範圍至內地院舍,或推出「內地院舍券」,令養老資源更有效運用。
養老系列【私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