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抗疫得失:疫苗產速空前 市民猶豫未解 兩將:綢繆另疫 加緊研藥游說打針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5月底將新冠應變級別調低至「戒備」,爆疫初期籌組的抗疫專家顧問團隨之解散。去年加入顧問團的港大專家孔繁毅及劉宇隆接受本報專訪,回顧抗疫得失利弊。孔繁毅表示,藥廠研發新冠疫苗及抗病毒藥是前所未有地快,若再面臨世紀疫症,相信社會停擺或同樣歷時3年;他認為今次疫情本港放寬防疫步伐可以更快。他指出,世界從抗疫獲益良多,未來要加快研發全面針對冠狀病毒的疫苗及藥物,減低下次疫症禍害。劉宇隆認為疫苗猶豫源於市民不信任政府,冀市民從今次疫情學懂相信疫苗,惟認為疫苗游說工作有改進空間。
明報記者 張逸羲
孔繁毅:安老人手問題須檢討
第五波後撤防可更快
本港廿年間先後經歷SARS和新冠疫症,孔繁毅形容兩次感受截然不同,本港應對SARS可謂束手無策,且當年他只是初出醫學院的專科受訓醫生,能做的事情有限;10多年後作為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H教授,藉當年經驗,2020年初便自動請纓照顧新冠病人,「撩鼻、留口水、抽血都是自己做」,冀以身作則鼓勵同僚,至疫情中後期改為統籌角色,每次巡房絞盡心思調整治療方案,盡量減低病人痛苦。
Omicron風暴突顯未有效谷針
孔繁毅稱本港抗疫整體做得不錯,唯獨第五波疫情席捲院舍,Omicron變異病毒株如同「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侵襲大批最需要卻沒接種疫苗的長者,突顯未能有效推動接種的後果,更暴露安老政策、內科病H和人手短缺等問題,統統是要檢討和改進之處。
疫情改變港人生活,對作為一孩之父的孔繁毅亦然。他稱抗疫期間「無假放」,感激同為公院醫護的太太並肩作戰,惟難免少了時間陪伴家人,尤其是準備升中的兒子。談起兒子,他嘴角總不自覺上翹,他期望有參與田徑和足球隊的兒子,在運動場的所學所想能轉化為人生道理,故閒時會一起看足球比賽、玩足球電子遊戲《FIFA》,藉此了解兒子。將來兒子會行醫嗎?孔笑稱「他現在都是踢波多」,未知會如何選擇,但為父只有一個要求:「揀他鍾意做的事,行他鍾意行的路。」
下場疫症或同樣歷時3年
抗疫路走了多久,社會便停擺多久。孔繁毅稱新冠病毒變化大,世界即使只能追落後,但疫苗和抗病毒藥研製速度已非常快,「以往不會見到半年至一年就完成三期臨H(試驗)」,因此本港3年防疫限制是有需要。但他稱,本港去年經歷第五波高峰後有條件加快放寬防疫,「當然我們現在去講很容易,當時去判斷是難的」。
攻XBB新病株 噴鼻疫苗研改成分
孔繁毅認為醫學界須加快研製針對所有冠狀病毒的疫苗及抗病毒藥,及更廣泛應用mRNA疫苗等新技術,並要研究新冠病毒在人類及動物體內變化,預測下款流行病毒株。港大與內地研發的「衛活苗一號」噴鼻式新冠疫苗已在內地獲批緊急使用,他稱未來半年至一年會研究轉換疫苗成分,以針對XBB等新病毒株,冀日後在港註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