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滯港免遣返聲請者

[2023.05.15] 發表
2022年有1257人提出免遣返聲請,國籍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越南等地。

【明報專訊】入境事務處在處理免遣返聲請人的聲請期間,聲請人會獲發俗稱「行街紙」的擔保書,可在港暫時逗留。截至2023年3月,在入境處完成審核的27,225宗聲請中,獲確立的共302宗,佔審核總數約1.1%。

香港免遣返聲請政策Q&A

Q:為什麼港府不立即將免遣返聲請人驅逐出境?

A: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簡稱《禁止酷刑公約》)自1992年起適用於香港。如有人具充分理由,稱在一國家有遭受酷刑的危險,基於人道原因,《禁止酷刑公約》締約國∕地區不得將該人驅逐、遣返或引渡至該國家。然而,香港政府不會視相關者為「尋求庇護者」或「難民」,因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不適用於香港。相關者可於香港提出免遣返聲請。

Q:政府有什麼政策處理免遣返聲請申請?

A:保安局2014年訂立統一審核機制處理免遣返聲請申請,機制根據「向提出免遣返聲請的人士發出的通知書」所列明尋求免遣返保護的理由,一併審核要求避免從香港被驅逐、遣返或移交至另一國家而提出的免遣返保護聲請。

入境處會將迫害風險獲確立的免遣返聲請人轉介至聯合國難民署,由聯合國難民署考慮確認該聲請人為難民,以及為獲確認為難民的人安排移居至第三國家。

免遣返聲請人如被入境處拒絕聲請,可再向獨立法定組織「酷刑聲請上訴委員會」上訴,若不服決定,可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2022年12月保安局更新政策,在港的免遣返聲請人如被高等法院原訟庭拒絕司法覆核申請,入境處即可將聲請人遣返,不論聲請人是否繼續向更高級法院提出上訴,料有1200人即時可被遣送離港。

Q:為什麼有些免遣返聲請人被送往羈留中心?

A:根據《入境條例》,正等候遣送離港的人或其免遣返聲請有待最終裁定的人,會根據其對社會的安全風險決定是否送往羈留中心,例如曾否干犯嚴重罪行、具潛逃及再次干犯罪行風險等。截至2022年9月底,共有368名免遣返聲請者被羈留於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CIC)、馬頭角羈留中心及大潭峽懲教所。

公帑援助聲請人生活開支

社會福利署基於人道理由,向免遣返聲請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基本食物、交通及住宿需要。每名合資格受助人每月可獲750元至1500元住屋及雜費津貼、每月1200元食物津貼,以及必要的小額現金交通及水電津貼等。醫療方面,聲請人經評估後可按個別情况獲得一次過公立診所或醫院醫療費用減免,另設免費法律支援。

正常情况下,免遣返聲請人不能於香港工作,過去有少數聲請獲確立或獲聯合國難民署確認的難民向入境處申請,獲酌情批准做僱傭工作。

入境處2022年11月拘捕27名非法勞工及8名僱主,當中包括11名免遣返申請者。被捕者主要從事洗碗、廚工,以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部分人所得工資較最低工資低。

議員:或增加社會負擔

保安局表示2013年至2022年10月約有9600名獲發「行街紙」的非華裔者,大部分為免遣返聲請人,因干犯刑事罪行被捕,當中逾13%涉嚴重毒品罪行。保安局長鄧炳強2021年11月稱,部分等候審核的免遣返聲請人對治安構成很大風險,包括曾犯嚴重罪行而必須羈留,他提及同年6月和8月發生兩次羈留者大規模違紀行為,懲教署須出動俗稱「黑豹部隊」的區域應變部隊處理。

為處理免遣返聲請,港府以公帑審核聲請和處理有關上訴或呈請、遣送聲請被拒者、提供法律支援及人道援助等,立法會議員周文港關注有關成本或增加社會負擔。香港政府處理免遣返聲請所需成本每年持續上升,由2019/20年度9.64億元,增加至2023/24年度預算開支14億元,5年間增加4.36億元,增幅達45%。

■知識增益

聲請人羈押3年上訴得直

49歲的Harjang於印度出生,大半生在香港度過,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其妻子、母親和胞姊均是香港永久居民。2018年他服刑出獄,隨即被送往CIC和大潭峽羈押,其間入稟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要求即時釋放。截至上訴聆訊,他已被羈押逾3年4個月,2021年底獲裁定上訴得直,為近年罕見的人身保護令勝訴案例。上訴庭當時關注到他的羈留期越過界線,由合法羈留變成「非法羈留」。他受訪時感嘆「公義來得比較遲」,但重拾對法治的信心,盼給同路人希望。

大潭峽懲教所於2021年5月運作,羈押觸犯《入境條例》的成年男性,政府稱為本港第一所「智慧監獄」。Harjang曾被送往大潭峽羈留,囚室閉路電視涵蓋洗手間,羈留者須佩戴會着燈的「智慧手帶」,他覺得是折磨。保安局回覆指出,CIC及大潭峽的待遇大致相若,被羈留者如對羈留期間的待遇不滿,可循現有途徑申訴。懲教署則表示,大潭峽懲教所把各個科技項目融入日常運作及保安範疇,提升效率及推動人性化管理。另懲教署回覆立法會提問時指出,囚倉洗手間的影像系統會在如廁位置打格,遮蔽該部分的錄影。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經過Harjang一案的標誌性判決,法庭比以往更願意仔細審核政府延長羈留的原因,避免長期剝奪人身自由,認為判決體現普通法的精神,市民不會未經審查或審訊就被剝奪自由,而入境處行使羈押權力時,仍受法庭和法律原則約束。

■模擬試題

(1)描述圖1呈現的主要變化。(2分)

(2)參考資料,指出及說明免遣返聲請政策對社會造成的一個潛在影響。(2分)

(3)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不同持份者在香港處理免遣返聲請問題時所擔任的角色。(6分)

顧問教師:陳志華

■參考答案

(1)根據圖1,香港政府近年接獲免遣返聲請宗數整體呈下跌趨勢,由2014年最高峰8851宗,下降至2022年1257宗,下跌近86%,9年來平均每年約3000宗。其中自2017年起,政府接獲聲請宗數每年少於2000,2018至2020年每年約1200宗,2021年一度回升至2528宗,但2022年再下降至2000宗以下,只有1257宗。

(2)香港政府須以公帑處理及審核免遣返聲請人的申請及上訴等法律程序,亦須遣送聲請被拒者、向他們提供人道援助等,這些支出有可能增加社會負擔。參考資料,政府於2023/24年度用於處理免遣返聲請及相關工作預算開支達14億元,較2022/23年度開支多3.32億元,增幅約31.1%。

(3)政府:政策制定及執行者

政府訂立統一機制審核免遣返聲請等個案,並由入境處跟進。參考資料,入境處定期檢視聲請獲確立者的個案,亦將確立具迫害風險的免遣返聲請者轉介至聯合國難民署,保障他們的權利,亦安排遣返聲請被拒絕者。就我所知,2019年入境處曾租用包機,遣返越南籍非法入境者返回越南,當中涉及25名曾在香港提出免遣返聲請但不獲確立者。

社會福利署:支援者

社會福利署基於人道理由,在香港處理免遣返聲請中擔任支援者角色,為他們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援助。參考資料,每名合資格受助人每月可獲最高1500元的住屋津貼及1200元的食物津貼等,同時可獲公立診所或醫院的醫療費用減免,以支援聲請者的基本日常需要,保障基本生活。

傳媒:監察者

傳媒可在香港處理免遣返聲請問題上擔任監察者,監察各政府部門的執法程序,以及關注免遣返聲請者的權益。就我所知,2020年傳媒報道屯門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的羈留者,因抗議入境處的羈留政策而展開絕食行動,引起大眾關注羈留者的人權,擔任監察政府的角色。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60期]

更多教育
公民考察:南沙創業熱土
【明報專訊】廣州南沙區2012年獲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新區,是全國第三大造船中心及華南地區最大集裝箱樞紐港。近年南沙區積極發展創新科技,更制... 詳情
快問快答:公營房屋
【明報專訊】香港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為70:30。公營房屋除以廉價出租的公屋外,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亦提供資助出售房屋,...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衡工量值涵國安 審計促查圖書館藏 審計署每年向立法會呈交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4月26日發表最新一份涵蓋8個章節的報告,... 詳情
我的興趣:工程魔法
【明報專訊】表演台上突然冒出大煙,難道是着火了?原來是Nanogirl(右)和團隊在香港科學館施出「工程魔法!」表演最後一幕他們將液態氮倒進... 詳情
我的興趣:魔術揭秘
【明報專訊】在「工程魔法!」表演中,助手Boris(圖A右)為當上魔術師,挑戰坊間各種魔術表演,均失敗告終。但不要緊,他還有Nanogirl...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