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與美大使只談了30分鐘?
對於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周一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外界有兩種解讀,一種是樂觀解讀,認為意味中方將恢復與美方高層接觸,這是秦剛就任外長後兩人首度會面,秦剛現為副國家級領導人,較伯恩斯之前見的中聯部長劉建超高一級,且美國政府氣候變化特使克里亦宣告他將在近期訪華;另一種解讀則沒那麼樂觀,認為中方發布的秦剛講話調門強硬,對兩國恢復高層交往設定了前提條件,美方近期若無實際舉動,中方立場很難軟化。
內地網上更傳出消息,秦剛當日是在清晨(一說是不到7點鐘)與伯恩斯會面,雙方只交談約半小時。其實,這並非兩人首度會面,早在去年習近平與拜登在印尼峇里島舉行峰會前夕的11月上旬,伯恩斯就曾在北京與回國出席中共二十大並剛當選中委的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見過面,他還預告秦剛將會返美。但不知是美方對於秦剛的未來地位上升毫無察覺,還是根本不在乎,總之在秦確認升任外長並致電向美國務卿布林肯辭行時,布林肯始終不肯見他,更不用說安排他向拜登總統遞交國書了,令他成為中國首名未向美國總統遞交國書的駐美大使。所以,內地有網民將今次秦剛「訓斥」伯恩斯,形容為「大大出了一口在美當大使時累積的惡氣」。伯恩斯月前終究還與69國駐華大使一道,向習近平呈遞了國書,應該算是近期中美最高層級的「接觸」了。
在秦剛對美開出多項先決條件之後,中美關係能有多大的改善仍有疑問,即將在日本開鑼的G7峰會上,拜登很可能倡議盟國對華進一步AI技術圍堵,甚至炒作台海議題。布林肯近日再就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衛大會(WHA)發聲,再度觸及北京的所謂紅線,令中方很難在短期內邀他訪華。
不過,中方拉攏歐洲來向美國施壓的戰略亦難奏效。秦剛到訪前夕,歐盟正醞釀對7間中國半導體公司(其中5間設於香港)實施制裁,理由是涉嫌向俄羅斯提供了可用於軍事的電子元件等技術支援。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秦剛到訪首站就宣稱,「(在俄烏戰爭中)中立就是站在侵略者一邊」,給秦剛一個下馬威。
秦剛與貝爾伯克的硬話,背後都不排除是替中美、中歐關係的改善打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