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市長補選48人角逐 專家料競選期縮短投票率低
沒候選人脫穎而出 或誕出人意料市長
【明報專訊】多倫多將在今年6月底舉行市長補選,迄今已有多達48名候選人加入角逐市長寶座的爭奪戰。有專家指出,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今年的市長補選非常特別,在沒有候選人競選連任、沒有候選人明顯脫穎而出,以及開展競選活動的周期被縮短、選民投票率預期較低的情況下,多倫多可能誕生一名出人意料的市長。
多倫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現有多達200萬名合乎投票資格的選民,他們將推選出一名新的市長,來填補前市長莊德利辭職後造成的空缺。新當選的市長將接手總金額高達160億元的市府年度財政預算,並擁有推翻市議會決定的權力。
約克大學政治系的助理教授皮隆(Dennis M. Pilon)在談及多倫多是次市長補選時預測說,是次選舉的選民投票率將較低。他解釋說:「我們沒有在市內的不同地區發動投票宣傳攻勢,這是一次補選,人們真的沒有非常關注。」
他指出,與省選和聯邦大選相比,市選的投票率通常較低,原因在於市選缺乏黨派之爭,從而使選民與候選人建立聯繫的難度加大。此外,開展競選活動的周期被縮短,也將導致選民缺乏全面的參與。
皮隆說:「開展競選活動的時間較短,加上選民對補選不太關注,這將歸結到哪些團隊擁有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與政黨有關聯的候選人最終會獲得優勢。」
在是次參選多倫多市長的候選人中,與政黨有關聯的候選人包括:前安省自由黨省議員康德瑩(Mitzie Hunter)、前聯邦新民主黨的國會議員鄒至蕙、前安省新民主黨省議員佩羅薩(Anthony Perruzza)、前聯邦自由黨國會議員Celina Caesar-Chavannes以及前多倫多警察總長桑德斯,桑德斯曾在去年代表安省進步保守黨角逐當谷西選區的省議員,但最終落敗。
即使一些候選人沒有政黨背景,但因為他們是現任市議員或前任市議員,也能夠在選民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候選人馬特洛(Josh Matlow)、布拉德福德(Brad Bradford)和佩羅薩(Anthony Perruzza)等。
統計數據顯示,多倫多在去年舉行的市選中的選民投票率只有約30%,前市長莊德利贏得了約35萬張選票,佔總票數的61%。
而在2018年舉行的市選中,選民投票率為41%。
那麼,在今年6月舉行的市長補選,當選者將需要贏得多少選票才能當選?這將取決於有多少人決定投票。
如果選民投票率與去年相同,候選人需要贏得約14萬張選票,佔總票數的25%,或佔合格選民的7%。如果選民投票率與2018年相似,候選人需要贏得約19.5萬張選票,佔總票數的25%。
對此,皮隆說,一名候選人可能因贏得總票數的低至20%而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