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分類回收機 擴大回收種類
【明報專訊】近年,在部分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推動下,香港出現了不少膠樽回收機。然而,市面上的膠樽回收機絕大多數都只能辨識及回收PET膠樽。其他塑膠物料製成的膠樽、餐盒、即棄餐具和膠袋等,仍然非常欠缺回收和分類機制,絕大部分都淪為堆填區的廢物。有初創企業就針對這個問題,運用近紅外線技術,研製出可以自動分辨七大類塑膠廢物的回收機。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楊柏賢
PLAPER(HK)Limited共同創辦人胡葄憛B李劻霖、梁鎮顯、文俊偉表示,使用近紅外線(NIR)技術,透過吸收、反射等信號,來分辨不同的化合物,包括各種塑膠,在學術上已經有相當時間。至於真正應用於回收塑膠廢物的自動分類,在歐美亦有5至10年的時間。但主要也是應用在大型回收工場,很少應用於回收機。他們認為,這種集中處理模式有其好處,但缺點則是對消費者欠缺教育作用。
可自動分辨七大類塑膠
至於香港,回收場方面,至今仍然主要倚靠人手來將塑膠廢物分類。市面上的膠樽回收機則絕大多數都是掃描條碼,而且只能夠辨識及回收PET製成的膠樽,其他塑膠廢物,包括HDPE、PP、PS、LDPE等製成的膠樽、餐盒、即棄餐具和膠袋,都不能辨識和回收。有見及此,他們去年便決定,運用近紅外線(NIR)技術,來研製可以自動分辨七大類塑膠廢物(PET、HDPE、PVC、LDPE、PP、PS、其他)的回收機。
由於外國大型回收場的自動分類裝置的處理速度極高,所以其近紅外線模組的成本和功率都比較高,並不適合直接採購來安裝在回收機使用。因此,該公司需要自行設計和研發成本低一截的近紅外線模組,包括相關的人工智能(AI)演算法。另一方面,這樣自己掌握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也比較有利長遠發展。
簡單來說,他們的方法,是使用較小型、照射範圍較細、功率較低,以及只發出8至10個波長(而非一個連續頻譜)的近紅外線模組,來降低成本。至於處理速度,雖然無法和外國回收場的同類模組相比,但仍然可以達到每秒分辨一件。
不過,考慮到香港寸金尺土等現實限制,所以在回收機的具體設計方面,該公司會因應場地和機構的要求,不一定設計到其內部分成7個儲存格那麼多,可能會略為減少儲存格的數目,以控制回收機的尺寸和體積。
可因應場地大小 設計回收機
暫時來說,該公司已組裝的3部塑膠廢物自動分類回收機,其內部都是分成4個儲存格(即是PET、HDPE及LDPE、PP、PS及其他)。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PVC較多用於工業製品,例如水管等,一般消費品的包裝較少使用PVC。而且,香港暫時亦未有回收場可以處理PVC廢物。
在10月底和11月中,該公司已分別在理工大學和大角嘴的聖芳濟書院,安裝了兩部塑膠廢物自動分類回收機,作為試點,供兩校的老師和學生試用。第三部則剛於近日安裝在城市大學設於金鐘的HK Tech 300共享辦公室。
至於本地回收場,暫時有一個正在合作中,另一個正在商討合作。由於這仍屬於試用階段,主要是收集使用者的意見和反饋,以及進一步訓練其人工智能演算法和建立大數據,所以該公司和場地及回收場的合作,暫時都不涉及收費。
未來料採多元收入模式
所以,他們心目中的商業模式要有多個收入來源。第一,是投標政府部門的合約,這通常包括提供回收機以及一定年期的營運和管理服務。第二,是申請回收基金的資助。
第三,是向放置回收機的機構收費,目標包括:商場、物業管理公司、大學和中學等,但這需要一些包裝技巧。例如,企業方面,就要選擇一些比較重視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目標的。中學方面,則要加上一些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活動來綑綁。至於收費方式,則有買斷和租機兩種。
第四,則是和回收場以及某些企業合作,為它們提供一些度身設計的廢物自動分類裝置。例如,有乳酸菌飲料生產商就表示,其膠樽是由PS製成,但市面上的膠樽回收機卻只能夠回收PET膠樽。那間公司就有興趣請該公司設計一款專門回收其PS膠樽的回收機。
第五,則是向其他公司提供其自行研發的近紅外線模組和人工智能演算法,而非整部分類裝置或回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