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精點:送禮小箋

[2022.11.18] 發表

【明報專訊】送禮是常見的社交活動,但禮物附以小啟,說明禮物的特質及其可愛之處,又是物質以外予人的一種精神享受。本篇就是南朝梁文學家劉峻奉贈鮮橘給友人時所附的一封小啟,其中狀物生動傳神,構思別致雋逸,讓人讀之感到情趣盎然。

■字詞錦囊

逾:超過

亞:次於

寧:豈,難道

邪:文言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於「嗎」、「呢」

〈送橘啟〉

劉峻(1)

南中橙甘(2),青鳥(3)所食。始霜之旦(4),采之風味照座(5),劈之香霧噀人(6)。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7),食不留滓。甘逾萍實(8),冷亞冰壺(9),可以熏神(10)、可以芼鮮(11)、可以漬蜜(12)。氈鄉(13)之果,寧有此邪?

■注釋

(1) 啟、劉峻:

啟,古代書信的一種。劉峻(462-521),字孝標。南朝梁代學者、文學家,童年少年時曾被擄久居北朝約20年,存世有《劉戶曹集》

(2) 南中、橙甘:南中,江南。橙甘,橘類生果。甘,同「柑」

(3) 青鳥:古代神話及傳說中的一種鳥

(4) 旦:早晨

(5) 采之風味照座:意謂採摘下來其風韻情味讓滿室生輝。采,即「採」

(6) 劈、噀:劈,剝開。噀,噴

(7) 脈不粘膚:意謂橘絡和橘瓣的表皮不黏連皮膚

(8) 萍實:蘋果

(9) 冰壺:盛冰的玉壺

(10) 熏神:使神清氣爽

(11) 芼鮮:即芼羹,本指用菜和肉做成的湯,此指用橘子做的羹湯

(12) 漬蜜:浸漬成蜜餞

(13) 氈鄉:指北方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用毛氈做帳幕,故稱氈鄉

■譯文

江南的橘子,是青鳥吃的食物。開始下霜的早晨,採摘(下來的)橘子,風韻情味讓滿室生輝,剝開它香氣噴人。(它)皮薄味美,橘絡和橘瓣的表皮不黏連皮膚,吃(完它)不會留下渣滓。(它的味道)比蘋果甘甜,冷凍感次於冰壺。(它)可以(使人)神清氣爽,可以(製成)羹湯,可以浸漬成蜜餞。北方地區的生果,難道有這樣的嗎?

■立意探究

同樣是讚美橘子,本篇小啟跟屈原的〈橘頌〉大不同。〈橘頌〉下筆堂皇正大,風格宏毅沉厚,寫橘子堅貞高潔,秉德獨立,年雖少而可以為師,品格堪比清高守節的伯夷,明顯是借物喻人,以辭表志:「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蘇(疏遠)世獨立,橫而不流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種植)以為像(榜樣)兮」。

〈送橘啟〉卻另闢新調,以輕鬆愉快的筆觸,着力描繪橘子的氣味、味道、手感、用途等,寫來親切活潑,充滿生活氣息和情韻。作為附禮贈友的小啟,豐富了禮物的含意。小啟與鮮橘可謂互相輝映,雅俗共賞。結語的「氈鄉之果,寧有此邪?」反問中既有誇耀橘子之意,更多是予人活潑幽默之感,歡快開朗的情調躍然紙上。因此,與前人名篇相較,本啟別具情意,玲瓏可愛,風貌殊新。

■作法賞析

比較襯托:

本篇善用比較及襯托手法突出描寫對象。小啟先寫橘子為神話中「青鳥」喜食之物,暗示它實乃人間難得的「神品」,起筆高遠不凡。又與美味的萍實相比,橘子的甘美有過之而無不及。緊接其後,再引出玉壺的冰冷,烘托吃橘子時的清涼感。最後,作者更從比較南北兩地水果的角度下筆,用反問肯定橘子是北果不能並論的妙品。由是可見,小啟雖短,卻善用了多種比較和襯托的手法,突出橘子的美妙可喜。

多元描繪:

多元感官、角度的描繪,讓讀者認知和感受到描寫對象的特質。本篇既描述了採橘、劈橘、食橘等過程,又從氣、味、手感、口感 (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甘逾萍實,冷亞冰壺),甚至用途等刻劃了橘子的特質(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讓受禮的人和讀者即使未能即時享受其美,也能從文字豐富而全面地感知和想像橘子各方面的美妙。

■借鑑活用

描寫文着重多感官、多角度描寫,讓描寫對象更實在、立體地呈現。我們既可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描寫手法描繪物象的特質,也可通過比較、烘托等手法,突出描寫的對象。日後如描寫某品牌的巧克力,在顏色、形狀、氣味、手感、味道等方面思考外,也可考慮更豐富、多元的描寫手法,用心着力地摹描刻劃,讓物象更傳神、讓文章更多彩。

袁漢基--中學中文科教科書作者,曾任中學中文科主任,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文:袁漢基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06期]

更多教育
字遊打卡:舒巷城的柴發加廣場
【明報專訊】大多數海員都有這樣的經驗:想家。 但回到岸,回到家,失業,往往是長期的失業。又想起海,想起船。海沒有感情,船沒有感情,人卻... 詳情
時事中文:橫行餐桌上
【明報專訊】踏入農曆10月,是吃大閘蟹的好時節。 產自江蘇的大閘蟹,以膏滿黃肥、蟹肉鮮甜聞名,最受港人歡迎。原來香港有養殖場出產本地大... 詳情
【明報專訊】一蟹不如一蟹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 詳情
字學中文:河東變河西
【明報專訊】俗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形容世事變化無常,成功和榮耀不是永恆,但這跟河東和河西有什麼關係?當中又指哪一條河? 風水格... 詳情
語文小錦囊:河流勝景
【明報專訊】人們自古沿河而居,因為河水有利灌溉農作物,帶來水和糧食,促進社會發展。河流的景色也引來詩人慕名觀賞,並寫成詩句,借景色抒發感受。...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