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跨境網購增 電子錢包崛起
【明報專訊】跨國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於2022年8月發布《2022年無國界商務報告》,機構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14個主要市場,向約1.4萬名18歲或以上並在過去3個月曾經網購的消費者了解其消費習慣。調查發現77%受訪的香港網購消費者曾光顧國際購物平台,較2021年的73%高出4個百分點;本港跨境網購支付雖仍以信用卡為主,但電子錢包正迅速取代信用卡,預計將在2024年主導市場。
報告結果顯示,64%香港消費者跨境消費時使用信用卡,使用PayPal及支付寶分別有36%及18%,信用卡的使用率較2021年的72%減少8個百分點,而PayPal及支付寶則分別減少1個百分點及增加1個百分點。此外,2022年受訪者在美國、中國內地及日本購物的比例分別是38%、45%及40%,較2021年的34%、53%及38%各有升跌。
PayPal香港、韓國及台灣市場主管傅孟瑳認為,新冠疫情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模式,保守估計跨境購物的趨勢會持續。
■知識增益
計算方式不同 集運費差近倍
海外購物時將貨品直接運送到香港的運費較昂貴,因此不少人使用集運公司服務,即將來自不同城市的物品運送到指定集運倉,再繳付一次運費。消委會2021年6月發布集運公司轉運收費調查,分別把由日本網購的貨品轉運至本港,發現12間公司的運費最多可相差接近一倍。
消委會發現8間公司以磅為收費單位,每磅收22至38元不等,相差超過七成,其餘3間以0.5公斤為單位,收費相差兩成。各公司分別以「實際重量」或「體積重量」計算收費,以實際重量計算和按體積計算的收費可相差近倍。消委會亦發現各集運公司的送貨時間由5日至22日不等,提醒消費者應了解集運公司計算運費的方式、收費單位等,以免爭拗。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