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才塑文化之都 「讓青年追夢見出路」
【明報專訊】《明報》主辦的「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周四舉行,超過200名政商界及文化界人士出席,各嘉賓就如何提升香港成為文化之都、資助藝團政策的革新方向,如何參考外地做法等提出建議並充分討論。論壇上嘉賓也提出將文藝發展成產業,推動經濟,為年輕人創造出路,前提要政府政策配合,否則落後競爭對手。特首李家超致辭時提到,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除了蘊含龐大社會價值,亦是經濟新引擎,「為本港市民包括青年,開拓多元出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亦提到本港若發展文化產業,「應能促進香港經濟的升級轉型」。
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系列二之一】
明報記者 鄭律銘 鄧佾文 鄭啟智
盧新寧:南金融北科創 中間須有文化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在論壇就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基於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的七一講話,提出4點體會。她認為文化產業有助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她稱,研究香港發展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香港經濟結構單一,金融業一柱擎天,貿易零售旅遊等傳統行業增長乏力,經濟持續增長動能不足」,稱文化產業內容廣闊,「容量巨大、外溢性強」,有助香港經濟結構升級轉型。因此盧新寧提出,當提及香港未來發展佈局時,除了「南金融,北科創」,「中間必須有文化」。
李家超:藝文創「新引擎」 4方向推動
要促進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人才乃重要因素。特首李家超在致辭時提到政府正循四大方向推動香港成為文化之都,包括「壯大香港的文化藝術人才庫」。他說,政府會聯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中心等單位培育人才,並培訓包括藝術行政、藝術科技和文物修復等多個範疇的人才。
楊潤雄:演藝畢業生將成中流砥柱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亦說,本港在策展、製作、表演、藝術管理等不同範疇均需足夠人才,擔當文化藝術界的重要崗位,更需要不同類型及規模的藝團,策劃高水準展覽及表演項目。他稱,其中演藝學院現正培訓約1000名相當於全日制的學生,每年畢業人數約250,將成本港表演藝術界的中流砥柱。
李家超稱,東九文化中心可望於明年起分階段啟用,到時將成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在藝術科技人才方面,楊潤雄表示,政府將於該中心設立名為「創館」(The Lab)的試驗場,並成立「東九文化中心藝術科技學院」,提供培訓及製作不同類型藝術科技節目。
東九龍建藝術科技學院
天水圍設文物修復中心
另外,政府亦正計劃於天水圍興建文物修復資源中心,楊稱,修復中心將成為文物修復人才培訓和交流的基地和平台;在粵劇方面,政府於2022至23年度亦會向「粵劇發展基金」注資1億元,加強支援從業員提升專業及持續培訓。
唐英年:推動文化發展 強化人心回歸
本港發展為文化之都,亦有助年輕人實現理想。全國政協常委、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說,隨虓s冠疫情緩和,「文化藝術產業需要振興復蘇,讓年輕人得到工作、看到出路」,「追隨他們的夢想,同時可以養家活兒」。他又稱社會應把握機會推動文化發展,「抓緊社會團結的心、強化人心回歸的工作、在困境中激發年輕人的創意,在逆境中培養他們的思考」,讓年輕人了解國家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孫煜:金融界應供服務 優化文藝市場
中國銀行(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金融界應發揮金融力量,支持香港強化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樑紐帶作用,扶助本地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推廣文化藝術普及,為藝術從業員、文藝愛好者及藝術投資者提供融資、保險等金融服務,助力香港搭建創意平台、優化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