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盜身分借貸 求職者壑@身債 假招聘帖文騙個人資料 16事主共損429萬
【明報專訊】民主黨於去年12月至今年4月中,接獲16宗求職騙案求助,包括3男13女、19至54歲,遭騙徒利用個人資料借貸,損失共逾429萬元,最多一人被利用資料在8間金融機構借貸,涉款約98萬元,全部人已報警。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質疑機構審批貸款程序有「漏洞」,令騙徒有機可乘。
年紀最輕事主為19歲學生C小姐(化名),被騙徒盜用資料向財務公司「WeLend」借貸10萬元。C小姐去年於網上搜尋「化妝品代購」兼職,獲聲稱是公司職員的騙徒致電,要求交個人資料作入職及背景審查;騙徒又自稱律師為她解答疑難約3小時。
事主質疑WeLend職員無表明身分
今年1月底,騙徒向C小姐聲稱派「公司職員」到旺角港鐵站向她交支票,用於買貨,再要求她將支票兌成現金,存入指定戶口。C小姐表示,到被WeLend追款方知蒙騙,因事件承受巨大壓力,「哭了好久」,又質疑WeLend職員交付支票時無表明身分,令她未有及時識破事件。
另一事主26歲K小姐(化名),遭騙徒盜用資料於花旗銀行貸款40萬元。K小姐今年1月於求職網應徵「移民顧問文書助理」,2月下旬獲騙徒指示,到銅鑼灣花旗銀行作「身分認證」,即日獲存入款項,她再應騙徒以工作為由要求,將款項存入指定戶口。K小姐表示,兩名銀行職員無交代「身分認證」目的,月結單亦無列明40萬元屬銀行貸款。事後她的環聯信貸評級降至I級(最低為J級),令她置業計劃受影響。
WeLend:停追款 花旗:嚴守程序
袁海文質疑相關金融機構審批貸款程序有「漏洞」,缺乏「面對面身分認證」或在身分認證時沒清晰交代目的;又稱部分貸款文件顯示騙徒簽署同事主簽署不符,惟銀行未察覺。袁建議金融機構不時檢視審批貸款程序,加入「人面識別」等認證;又建議政府修例監管放債。
民主黨16宗個案,8宗在WeLend借貸,涉款約99萬元;另5宗由花旗銀行批出178萬元貸款。WeLend回覆本報查詢表示,對事件深表同情,已暫停要求事主還款,積極配合警方調查;又稱貸款審批經多重身分驗證,包括人臉核對、安全提問,並將款項發放到申請人同名銀行戶口等。花旗銀行回覆一向嚴格按既定程序,處理及審批私人貸款申請。
警方回覆本報查詢,稱其中兩名事主分別在今年3及4月報案,初步調查後列欺詐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跟進,暫未有人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