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聯會倡公屋樓花 未落成先編配快半年
【明報專訊】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創24年新高,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平均輪候需6.1年。為加快上樓,候任特首李家超於政綱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容許輪候公屋者提早入住一些配套設施未完全落成的屋h;公屋聯會昨提出數項建議以加快公屋流轉及上樓,當中包括以公屋樓花形式,容許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申請者提早編配,及提早2至3年簽署租約,以向基層派發定心丸,建議有望縮減約半年的行政編配時間,聯會稱將向新一屆政府提出有關建議。有房委會委員擔心,提早編配會減少公屋供應彈性。
本報昨向候任特首辦公室查詢對上述建議的意見,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公屋聯會昨舉行傳媒茶敘,建議推出「預配公屋先導計劃」,由房委會預先向申請者編配興建中的公屋,及提早與申請者簽署租約。聯會常委胡綽謙稱,獲公屋編配的申請人有3次配屋機會,但因應政府資源錯配,不少申請者獲派至遠離工作地方或學校的公屋,並需等待下次配屋機會,從而拖慢上樓時間。
胡綽謙:可助輪候者提前規劃生活
胡認為,計劃尤其適用位於新發展區的資助出售房屋,因該區選址較偏遠,吸引力相對低。他相信,計劃有助輪候者提前2至3年得悉獲編配的公屋區分,以便他們提前規劃生活,例如及早為子女安排就讀校網及工作安排等,同時節省約半年的行政編配時間。根據審計署早年調查,49%公屋申請人接受首次編配單位,36%接受第二次編配,其餘15%在第三次配屋才接受編配。
公屋聯會同時歡迎李家超政綱中提出的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並建議政府考慮計劃時,一併研究增設臨時接駁交通工具。聯會提出,大型公共屋h包括大埔第9區及東涌第100區,分別提供6800個及5200個單位,亦有條件推行上述計劃,建議政府可優先研究。聯會同時建議,為資助出售房屋設不少於26平方米的面積下限,以改善基層生活環境,務求能「住得好」。
房委會委員憂減公屋供應彈性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回應查詢時表示,預配公屋先導計劃原意不錯;但稱若申請者獲提早編配,同時意味公屋供應減少彈性,舉例指如火炭駿洋h於2020年被徵用作隔離設施,導致準租戶入伙日期押後。當獲編配公屋項目工程延誤或有緊急情G,因應準租戶已提早生活規劃,或難以及時調遷或入住其他屋h。
至於資助出售房屋面積下限建議,黃碧如認為需平衡家庭申請者及一人申請者的需求。她說,若綠置居單位面積不少於26平方米,變相提升綠置居入場門檻,有可能令一人申請者更難購入綠置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