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物業稅 多市府強拍22物業
包括17個文華中心單位 競標價最低3.6萬元
【明報專訊】由於業主拖欠物業稅,多倫多市府現今以招標方式,出售市內22個物業。市府數據指出,這些物業的業主,拖欠的的物業稅合共有2,110萬元。
市政出售的22個物業中有17個是來自中區華埠文華中心商場。其中一個單位曾是多倫多社區與文化中心(Toronto Community and Culture Centre)的辦事處。17個被拍賣的單位中﹐最低的競標底價只有3.6萬元。
多倫多華埠商業促進區主席雷普信表示﹐約有22年歷史的文華中心除了開業的頭幾年稍為繁盛一點之外﹐打後人流都不多。他相信這與中區華埠人口愈來愈少﹐類似的商店就愈來愈多﹐以及商場管理等都有關。當商店做不到生意﹐無法交租﹐業主自然無法繳稅。
目前仍在文華中心開業的店主兼業主李先生說﹐疫情前文華中心雖不說上旺丁﹐但至少還有熟客光顧。但經過2年疫情後﹐如今即使經濟重開﹐卻連熟客都消失。以他的商店為例﹐面積170平方呎﹐一年地稅要1,600元至1,700元左右。金額不算高﹐但還要交管理費﹐積累下來亦是一筆不少的費用。更何況有些業主擁有幾個單位﹐租不出去﹐但又不捨得放手。
李先生說:「Dundas夾Spadina是一個好有價值的地皮﹐偏偏這個商場的舖位無人要﹐既租不到出去﹐就連賣都無人要。根本文華中心總是空空的﹐尤其這兩年的疫情就更差﹐根本沒有甚麼人(流)﹐如有熟客還可以生存﹐如沒就客﹐就很難生存。」
他說﹐文華中心有地庫﹑一樓及二樓﹐地庫都是商舖﹐但七成是空﹔二樓都有四﹑五成空舖﹐租不出﹐又做不到大生意。有些業主想保住個舖﹐不捨得放手﹐但根本無可能攬着一間舖位﹐欠地稅欠得多﹐政府便收回。」
他認為﹐文華最大的問題是「唐人各有各做」﹐那種行業受歡迎﹐便一窩蜂都開同一類型的商店﹔又或是喜歡的﹐就下午一時﹑兩時才開門做生意﹐下午三﹑四時就關門。但西人商場如伊頓中心就不同﹐同一個業主﹐商舖全都是租回來﹐租客一定要遵守規定﹐如幾時開門﹐幾時關門。
他又稱﹐如非自己是業主﹐總要交管理費及地稅﹐於是還得撐下去﹔否則﹐如果自己只是租客的﹐也乾脆把生意結束﹐因為生意只跌到二﹑三成。
市府表示:「強制拍賣物業,通常是徵收逾期未繳物業稅的最後一步。」
市府稱,一旦業主拖欠物業稅兩年或更長時間,就會根據房產的所有業權登記欠稅證明。」
市府這做法,容許市府在證明登記一年後出售物業,除非業主或其他相關方(如留置權或抵押持有人)全額還清欠交的物業稅。
市府又稱,通常情況下,這些物業有大量未清欠款,而且這些房產可能不會被佔用,因為業主可能已經死亡或搬遷,並且無法找到其近親。
市府會盡一切合理努力,通過郵件、電話、實地考察以及與鄰居交談等方式聯繫業主,以便在列出待售物業之前找到並通知業主,拖欠物業稅。
假若欠稅業主在6月29日前清還所有拖欠的物業稅,他們就可以保留他們的物業。這次出售大部分物業都是空置的商業場所。其中一些位於多倫多中區華埠的士巴丹拿路,其中一處待售物業是住宅。任何出價達到或超過最低投標金額的人都可以購買出售物業。購買這些物業的投標期開放至6月29日。
市府提醒有意投標購買物業人士,出售物業都是按「原樣」出售,因此強烈建議投標人在提交標書或取得物業的業權前尋求法律意見。
市府稱,新業主將對任何現有的留置權或任何可能必要的補救措施負責。
市民如有興趣可以到北約克North York Civic Centre,周一至周五上午8時半至下午4時索取標書,標書收費38.5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