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新聞:灣區機場建不停 空域擁擠未解 深港三跑距離收窄 珠三角空權仍待商
【明報專訊】珠三角空域是世上最繁忙、最複雜的空域,擁擠問題約20年前浮現,惟區內機場一直未有停止擴建步伐,加上社會經濟發展、客貨流量增長,空域愈加擠迫。雖然政府間早在18年前啟動協調機制解決空域使用問題,航空技術進步亦令情G改善,但廣州、深圳、香港等地都不想放棄空域權。未來幾年,大灣區內陸續有新跑道、新機場建成(見表),「老問題」又將浮上水面。
明報記者 林迎
《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攜手港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稱「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各類官方文件中,對這片競爭激烈的空域總強調「合作共贏」,但同時《規劃綱要》又表明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亦要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令共贏之中暗藏競爭。
珠三角現時6機場 動工建第7個
目前珠三角有廣州白雲、深圳寶安、香港、澳門、珠海金灣、惠州平潭6座機場,位於佛山高明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亦已動工。此外還有深圳南頭、珠海九洲、中山三角等多個直升機機場以及軍用機場,密度高於每10萬平方公里2.3座機場的全國平均水平,是世上最複雜空域。
當中矛盾最尖銳的是同時擴建第三跑道的深圳和香港機場,兩座機場本來直線距離僅37公里,而深圳三跑位置在現有跑道南側,香港三跑則在現有跑道北側,意味兩者距離空間愈縮愈窄。2017年,香港向深圳提出在香港管制區西側及廣州管制區內,劃出功能性空域(FAB,Functional Airspace Blocks),供未來香港三跑道獨立使用,並調整深圳、珠海、澳門機場的進離場飛行程序。
深配合港FAB方案 被指讓出空域資源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當年開會研討,認為香港FAB方案會壓縮深圳、澳門、珠海可用空域,增加調配難度,影響現有航路,制約各機場發展。深圳機場航空業務部總經理陳進泉曾對內地傳媒表示,「如果按照香港的方案,我們半個機場都不要飛了」。再者,不僅距離過近,內地和香港使用不同的度量單位和氣壓基準,機場之間也難以統一調配協作。
對此,深圳正考慮改進技術,引入衛星導航地基增強系統(GBAS,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令飛機起降時可以走曲線,比傳統直線起降節約大量空域。如能完全實現,可以符合香港FAB方案要求,但這就相當於深圳自我「忍讓」、將空域資源讓給香港,令深圳民航界頗有怨言。
深圳國際航線有需求 業界批港掩矛盾
深圳機場過去專注國內航線,還提出興建連接深港機場的軌道交通,刻意塑造「飛國際去香港、飛國內去深圳」的定位。這條軌道交通多年來屢被提上日程卻無實質進展,而深圳85%國際旅客要去香港或廣州搭飛機,亦不利於國際交流,在深港封關之後更是如此。2020至2021年,香港機場受疫情影響,航班大幅削減,深圳機場增加客貨運載量、發展國際航線已是勢在必行。然而,深圳國際線需求,被《規劃綱要》中的「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壓制,有指業內人士還不滿香港以「有機制協調」掩飾尖銳矛盾,只待三跑建成投用後用「既成事實」逼深圳就範。
陳帆:三方工作組研提升灣區空管
對於空域爭權問題,5月11日立法會議員洪雯提出,深港機場距離較近、跑道方向呈90度角,且使用不同的航空交通管理系統,關心特區政府如何解決未來空域矛盾。運房局長陳帆以書面回應稱,國家民航局、香港民航處和澳門民航局於2004年成立珠三角地區空中交通管理規劃與實施專題工作組(三方工作組),會全盤考慮整個大灣區內各機場發展及空域實際情G,尋求互惠、互利、共贏的方案。陳帆稱,多年來三方工作組制訂多項改善空管的措施,提升地區空管管理,區內航運量亦得以安全地和高效地持續發展。
陳帆又稱,三方工作組於2021年完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空域類比模擬工作報告,積極探索大灣區空域發展的多個思路,未來會展開大灣區機場群空域規劃研究,並會繼續積極探索應用新技術,以推進大灣區空管運行創新升級;又強調民航處會繼續透過與國家民航局和澳門民航局積極研究和落實各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