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1a) 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
(1b) 綠綠賞計劃中,當市民成功登記並獲取積分卡後,日後參與回收時可獲取積分,以換取廁紙、油、鹽、米等日用品。計劃可透過物質誘因,鼓勵市民參與回收。
(2) 廢紙量減
從資料可見,2016年香港的廢紙量約162.7萬公噸,2017年數字增加至最高點的171.7萬公噸,增加約6%,及後呈下跌趨勢,至2020年時下跌至最低點的141.7萬公噸,比2017年下跌約17%。數據反映本港整體廢紙量呈下跌[象。
廢紙回收量減
從資料可見,2016年香港廢紙回收量為80.6萬公噸,其後一直呈下跌趨勢,至2020年時下跌至最低點的45萬公噸,下跌約44%。數據反映本港廢紙回收明顯減少。
(3) 監管挑戰
政府處理廢物時,可能面對監管各類環保產品的挑戰。以塑膠回收為例,根據資料,市面出現聲稱「可降解」的塑膠產品,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指出,這些產品大多未能在自然狀態下分解,亦並非減塑的替代方案。此外,亦有回收商指出可降解產品混入各種物料,或因塑膠純度等問題,若與塑膠一併回收,最終可能導致回收物料變成廢物,促政府規管產品。資料反映市面不時有聲稱環保的產品出現,然而未有完善措施規管,最終可能影響整體回收成效。
環境污染
政府處理廢物時,可能面對環境污染的挑戰。本港主要以堆填方式處理廢物,然而本港堆填區已面臨飽和,堆填亦會污染土地。為解決問題,政府計劃興建焚化爐,以焚化技術處理廢物,同時轉廢為能。透過焚化技術處理廢物成本或較低,但可能污染環境。以處理廚餘為例,根據資料,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出,廚餘含高濃度水分,焚化時能源效率難以充分發揮,若廚餘含鹽量高,焚化過程亦會釋出較多二噁英。使用焚化技術處理廢物,可能帶來環境污染的挑戰。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