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參選 澳前議員:未必能維護地方利益
【明報專訊】港澳特首分別由兩地選舉委員會選出,澳門自1999年回歸以來,除首屆特首選舉有兩名參選人外,其後4屆選舉都只有1人參選,有澳門學者認為澳門特首選舉並非沒有競爭,只是在選舉前爭取中央支持;有澳門立法會前議員認為,1人參選的特首定會更「聽話」,在經濟、民生等議題上未必能維護好地方利益。
曾與歷任澳門特首接觸的民主派澳門立法會前議員區錦新認為,1人參選而誕生的特首都獲中央「祝福」,甚至為其清除選舉障礙,當選後更「聽話」是理所當然。他稱,特首並非要與中央對虓F,但面對中央政策與地區利益有牴觸時,他質疑,如此產生的特首在經濟民生議題上會否以維護地方利益而「進諫」,若不會,對地方發展有負面影響。
他指澳門市民對特首選舉的態度普遍是「睇戲」,「但有兩個人參選,戲都好睇齱v,只有1名參選者的選舉,難以令市民了解未來特首的抱負,選委角色亦被弱化。
澳學者:特首競爭是在選舉前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稱,每屆澳門特首選舉前都有多於1名潛在參選人,例如2019年特首選舉,時任經濟財政司長梁維特亦被視為有意參選,但最終每次僅1人參選,「競爭是在選舉前」。至於「澳門模式」會否成為香港的未來,他認為值得留意,但可見中央有意改變香港的政治及社會環境。
他表示,澳門特首及其政府的認受性,與社會穩定及生活環境掛u,有別香港取決於個人魅力、能力、程序公義等因素,他舉例,澳門因疫情令經濟轉差,政府有壓力增加福利開支,以換取市民的認受性,他認為,這模式或成為未來香港政府的參考。
如行「澳門模式」 須靠表現爭認受性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楊鳴宇稱,澳門經濟在回歸後起飛,沒遇到太大挑戰,澳門人更關心是特首的管治能力及民生議題,不太注重產生過程。他認為,若香港走向澳門模式,特首的認受性須由其管治表現換取;又指選制的改變或會改變一個地方的政治文化。
澳門選委會由400人組成,現屆特首賀一誠在2019年獲392票當選。
(特首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