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2019年調查:廣東2/3人用粵語 全球使用者1.2億
【明報專訊】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粵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粵語」之名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越」是一個泛稱,古代「越」、「粵」通假。相對於中原的「華夏」,先秦古籍中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百粵、諸越,包括「吳越」(蘇南浙北一帶)、「閩越」(福建一帶)、「揚越」(長江中下游、江淮之間)等,現在鄰國「越南」之名也是源於位處百越的南部。隋唐以後「越」、「粵」二字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廣東與廣西),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粵語有九聲六調,由中原雅言和嶺南古越語融合發展而成,是保留古漢語成分較多的一種方言。
2016年港府統計:會說粵語人口比例微降
2019年《關於粵語傳承與保護現狀的調查報告》指出,當時廣東省約1億人口中,約有6700萬人使用粵語;除廣東省外,還有近3300萬粵語使用者分佈在廣西和港澳地區;海外廣府華僑、華人約700萬;全球粵語使用者將近1.2億人。另截至本港政府2016年統計數字,全港5歲及以上人口當中626萬人(89%)以廣東話為慣用語言;會說廣東話的人口比例由2006年的97.7%微降至96.7%,能說普通話的5歲及以上人口由41.2%增至50.6%。2018年,港府對6至65歲人士(不包括聽力或言語有困難的人士)廣東話自我能力評估調查中,「非常好」為61.4%,「良好」為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