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角度——妥善處理傷口:慎防食肉菌感染
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退休家庭醫生
樂意與大家分享醫學知識和經驗
食肉菌感染(flesh-eating disease)的學名是「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多種細菌都能導致這個罕見但會很快傳遍身體、並會致命的感染。
醫學專家一致相信,最常見的致病細菌是甲型鏈球菌感染(Group A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細菌進入人體最常見的途經是經由破裂的皮膚:割傷和擦傷、燒傷、蟄傷、刺傷(包括靜脈注射毒品等)、手術傷口等,但是亦有患者所受的創傷並沒有傷口(稱為鈍傷、blunt trauma)。
壞死性筋膜炎的徵狀:
感染會傳播得很快。
早期的徵狀包括——皮膚出現紅、熱和腫等炎症徵狀、並且迅速傳播;劇痛:痛楚可能超出有紅、熱和腫等炎症徵狀的皮膚範圍;發燒等。
如果在創傷或手術之後出現這些徵狀應立刻求醫,因為雖然有些較輕微的炎症都會引起類似的徵狀,但是患者不應該耽誤求醫的寶貴時間。
壞死性筋膜炎較後期的徵狀包括——皮膚出現潰瘍、水泡或黑色的斑點等;皮膚出現顏色的變化;受感染的皮膚部位滲出液體、膿水或膿;頭暈;睏倦;噁心或腹瀉等。
壞死性筋膜炎的確診:
不少細菌感染早期的徵狀與壞死性筋膜炎相似,令醫生難以作出精確的診斷。
所以,除了檢查傷口和感染的狀況外,醫生還需做其它檢查,包括(一)驗血;(二)醫學影像檢查(medical imaging),例如超聲波、電腦素描、磁力共振素描等;(三)活組織檢查(biopsy、簡稱活檢)等。
不過,由於併發症常見和嚴重,所以,醫生會按實際的情況、可能不等檢查的結果而施以適當的治療。
壞死性筋膜炎的併發症:
壞死性筋膜炎會引起敗血症(sepsis)、休克(shock)和器官衰竭,就算接受了治療,有多至三分之一的患者會死於感染,同時患上壞死性筋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toxic shock syndrome)的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六十。患者也會因動手術割除受嚴重感染的組織而失去手腳或導致嚴重的結疤、因而會行動不便。
壞死性筋膜炎雖然罕見,但是患有其它慢性疾病的人比較容易受到感染,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腎病、肝硬化、癌病等。
壞死性筋膜炎的治療:
壞死性筋膜炎是非常嚴重的疾病,需要住院治療,接受抗生素和手術,由於感染傳播得很快,所以需要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
取決於壞死組織範圍的大小,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術,將壞死的組織割除,不少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手術、甚至可能需要接受截肢手術。
幸好壞死性筋膜炎很少會人傳人,所以,醫生不會為密切接觸者提供預防性抗生素。
壞死性筋膜炎的預防:
妥善處理傷口是預防受感染的最好方法,包括——
(一)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傷口;
(二)用潔淨和乾的紗布和繃帶包紮傷口、直至傷口癒合;
(三)刺傷、深的和嚴重的傷口:應盡快求醫;
(四)處理傷口前後要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
若有傷口或皮膚感染,不要到游泳池、熱水浴池、溫泉、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方。
現時,並沒有可預防甲型鏈球菌感染和壞死性筋膜炎的防疫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