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問快答: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

[2022.03.07] 發表
香港科技大學內逾50地點建設多達8000塊太陽能板,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科大可持續發展部主管博克特(中)表示,將劃出部分太陽能板作實驗用途,讓科大成員測試相關意念及研究項目。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2021年10月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訂下2035年較2005年減碳50%的中期目標,包括於2035年淘汰燃煤發電,以及將現時佔本港發電燃料組合不多於1%的可再生能源組合增最多至10%,往後更可提升至15%。

.主要相關課題:可持續發展.

Q:香港政府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是?

A:根據《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香港政府爭取在2035年或之前,把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所佔的比例提升到7.5%至10%,2050年前提升至15%。環境局長黃錦星2021年8月表示,政府預料未來本港可興建較大規模的海上風力發電場,亦會在更多水塘安裝浮式太陽能板發電,繼船灣淡水湖及石壁水塘試驗,下一個目標是大欖涌水塘。

Q:為什麼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

A:燃煤發電會產生大量碳排放。香港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4010萬公噸,當中2630萬(約65.7%)為發電及其他能源工業產生。以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可大大減少碳排放,發展可再生能源亦是全球趨勢,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21》報告,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從2019年的10.3%提升至2020年的11.7%。

Q:香港目前採用哪些可再生能源?

A:因應地理環境,香港主要採用的可再生能源為太陽能、風能和轉廢為能。香港最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建於香港科技大學,校方2020年8月宣布在校內逾50地點建設多達8000塊太陽能板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造價5000萬至6000萬元,料每年產生300萬度電。首個商用規模的風力發電機,則由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於2006年在南丫島建成及啟用,額定輸出功率為800千瓦。

轉廢為能是指使用各種技術,把廢物中蘊藏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或電能的處理過程。香港首個將廚餘轉為電能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是位於大嶼山小蠔灣的O.PARK1,該回收中心採用厭氧分解技術,將已源頭分類的廚餘轉化為生物氣(即沼氣)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殘餘物可轉為副產品堆肥,O.PARK1生產的電力除供該設施內部使用外,預計每年亦可輸出約1400萬度剩餘電力,相當於約3000個家庭的用電量。

Q:什麼是上網電價(Feed-in Tariff)計劃?

A:市民或機構如設可再生能源系統(如太陽能發電),生產的電力可以高於一般電費水平的價格售予電力公司,計劃目的是鼓勵民間發展可再生能源。中電及港燈設上網電價計劃,以每度電3至5元購買由市民或機構在註冊地址安裝的太陽板及風能發電系統所生產的電力。

.2020年香港的發電燃料組合(以輸出電量計)(圖)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22期]

更多教育
新聞解碼:昂坪樹蛙家園
【明報專訊】香港共有23種青蛙與蟾蜍,其中體型最小的盧氏小樹蛙是香港獨有物種。大嶼山昂坪是最多盧氏小樹蛙棲息的地方,惟近日大量樹木被伐,專家... 詳情
【明報專訊】1. 受保護野生動物 2.「極度瀕危」 3. 2.5 4. 約翰?盧文 5. 赤P角 6. 10萬... 詳情
STEAM校園:人工智能清潔啟德河
【明報專訊】河流連接大海,引渡河水及雨水排入海洋,河流受污染會影響海洋水質及海洋生態。天主教善導小學鄰近啟德河,該校五六年級同學說經常看到啟... 詳情
今期流行:《救命英雄》
【明報專訊】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冒茬Q傳染的風險,照顧及醫治患者。除了醫生和護士,還有很多職業拯救生命,甚至站在最前線,為傷患提供第一時間的治... 詳情
偵探M.A.D. 勿橫衝直撞
【明報專訊】■想一想 除不能橫衝直撞外,在公眾地方還有什麼需要注意? 文:方綺婷 圖:謝偉豪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