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旅行間:異國的家鄉

[2021.04.23] 發表
每逢周末,大批外傭在維園草地席地休息,聚會聯誼。(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島上移動的千島之國——吳皓妍

農曆年吃香喝辣後,臉上暗瘡數月不好,偶爾路過銅鑼灣營多超市便想:印尼人吃炸脆之物如此多也不見長瘡,除了體質,可能是護膚品管用!二十元便得一支潔面乳,我想也不想便買來一試,一周後感覺挺好,暗瘡消停不少,於是向友人大力推介。「『廿蚊雞』真能用?」如果,我說是用了歐美或日韓產品,大家反應應該不太一樣。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一帶是印尼傭工約定俗成的假日落腳之地,小時候愛熱鬧,且家住附近,總想了解她們為何玩得那樣喧囂沸騰。特別記得告士打道天橋入口附近空地,總有些印尼姐姐用行李箱擺出一排排傳統服裝,樂極忘形地照相。色彩斑斕的衣裙,帶點羽毛或反光珠片的頭巾,襯着一組組民族風花紋……我想像遊客一樣,問她們可否借來拍個照。不過,祖母帶我時總不忘把我拉開,說她們吵,她們行李箱子擺出來的東西不要摸,原因是髒和不太好等等。那時開始,我便有點同情箱子內的東西:一個個印上花綠裝束男女的正方盒子(印尼明星的唱片影碟), 一支支外觀簇新、包裝紙上有新奇英文拼音(現在知道是印尼文)的洗髮水……洗髮水到底哪裏髒呢?慢慢長大,也慢慢知道了因為在港印尼人大都是家庭女傭,收入遠不及本地最低工資,於是總有人覺得她們用的貨品,也如她們的身價一樣廉。

多年後我長大了的今天,也許,香港多了很多人熱愛印尼撈麵Indomie,但我們能做到真正平等而對等的文化交流嗎?那就要撫心自問,我們會否像渴望試穿日式和服一樣,想穿穿印尼傳統服;又會否抱着對韓國藥妝品一樣的信心,想塗塗印尼護膚品;又會否有着渴望到歐美國家留學、交友的心態,每見一個印尼人,便想了解多一點他們的宗教與生活?

如今每逢周末,港島上的銅鑼灣仍然是一個又一個移動而生動的千島國。印尼堪稱世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為「千島國」其實也是一種失實,因全國共17,508個大小島嶼,而在港漂泊的印尼人,總是三五成群,自成一島。印尼雜貨店及食店內,還有天橋底、樓梯間、維園裏、馬路旁、商場外、窄巷中……真可能聚了上萬個印尼人。他們自得其樂之時,其實也是我們可以欣賞的印尼風情:有的打開地墊,在路邊聽着輕快的印尼音樂,吃着小半個拳頭大的牛肉丸Bakso;有的打開鑊子,在食店內靈動地煎炸着黃豆餅,而聞到「碧油輕蘸嫩黃深」的同鄉們便火速聚過來……

後來發現,不單是港島,也不止九龍新界,風聞台灣台北車站大廳,又或者世界各大城市也是如此,只要是假日,只要有印尼沙嗲串燒的味道,或有幾張呢喃着印尼語的嘴巴,轉頭一看,便會發現一群群印尼人。為了工作,他們以他鄉為家,而在消費高的城市,其實他們很難有像樣而價錢相宜的聚會點,所以不免活像浮在水上的小島,幾個人聚一起,有人說他們吵了、阻街了、不能這樣了,便又浮到別的角落。

理解他們在街上「他鄉遇故知」的吵鬧,放下經濟地位等因素,有時也許都不夠放下骨子裏的成見。大概,活像孩子一樣好奇才可真正欣賞異於自己的世界。就像如今,祖母得了腦退化症,忘了僱傭階級,忘了曾認為印尼人喜歡鋪幾塊布在地上玩和有點髒,便愛上了姐姐炸的印尼蝦片……

◆文化小知識

生活在宋代的蘇軾當年吃到的,其實是用油煎出來的一種環餅,全詩如下:

《寒具》

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深。

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詩中寫婦人製作的環餅,形似當時女子用金銀帶條繞成的螺旋圈飾物「纏臂金」,而環餅味道酥脆,令人回味。■

大阪的韓國迷宮——薛頌平

車門一開,湧進來的是惹人垂涎的燒肉香氣,又或者是令人惡心的油膩味。除非你改變主意,堅拒下車,你還是不得不沐浴於這股肉香之中。不過時間久了就習慣,習慣了就麻木,當你以為自己終於融入這裏,衣服都與他們散發同一股香或臭時,大阪鶴橋站外有蓋商店街中不太尋常的光景,還是一下子把你照醒過來。

你這才發現店家已經忙於把泡菜遞給你試吃。你也在這裏首次品嘗韓式糖餅,花生與蜜糖的甜味中和了泡菜的辣味。還有同時寫着日文和韓文招牌的韓國傳統服飾店舖,牆上掛滿件件色彩繽紛的韓服,內外也疊起座座柔軟順滑的地墊。店舖設了台階,鞋子放在台階下,店家在台階上的木板地中央鋪墊藍色波點地墊,上面放一張矮木桌,就這樣盤膝而坐。這個狹長小街蔓延而成的迷宮,宛在海岸另一方。

好不容易脫離這個昏暗的迷宮,步行十多分鐘,你卻走到另一條韓國街。這條露天大道,一條直路簡單而光明,是在暗示居於這裏的「在日朝鮮人」(或「在日韓國人」)的生活嗎?大街以兩旁的燈柱為標記,上面的燈箱設計模仿傳統韓屋。街道中央豎立了韓屋屋頂的牌坊,「御幸通中央」的牌匾下還有「KOREA TOWN」的字樣和神社常見的白燈籠。最奇怪的是陳列了各種款式的泡菜蛋糕店,究竟這裏的生活是什麼味道的呢?

1910年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後,日本政府持續把大量韓國人運送到日本,補充近代工業化下不足的勞動力。隨着日本在亞洲發動戰爭,他們更大規模地徵召韓國人到日本工場和煤礦工作。在1944年,在日朝鮮人人數多達190萬。日本戰敗後,恢復主權的朝鮮半島分裂成南北韓,在日本落地生根而沒有歸國的韓國人也頓然失去了日本國籍,需要在南北韓之間選擇自己的國籍。這些視日本為家、甚至從未踏足朝鮮半島的韓國人後代,在日本被視為二等公民,長年在就業、社會福利、婚姻等受盡歧視。而如果他們想去南北韓生活,其身分和日本口音卻一樣不被當地人接納。

儘管近幾十年日本法制不斷改善,路過的朝鮮學校提醒你2009年另一宗京都朝鮮學校發生的事。當時,一個日本右翼組織拿着擴音器在學校外對師生高喊「滾出日本」,大肆騷擾。這些人認為在日朝鮮人耗盡國家福利和資源,導致日本經濟衰退。他們甚至在韓國人社區遊行,在網絡上散播仇恨言論。這些刺耳的聲音,無疑再次戮破在日朝鮮人努力融入日本社會的幻想。他們困在身分的迷宮中,在日、韓和自我中找不到出口。

忽然,一隻小貓從某個商店遛出來。同行友人來自冲繩——那個先後被日本和美國佔領的群島——斯斯然地從背包拿出一罐罐頭,打開讓小貓吃。原來冲繩有很多街貓,所以他常隨身攜帶貓糧。或者,如果同樣活在這片土地、困在迷宮裏的你們,都願意拿出自己的罐頭來,迷宮也自然會長出缺口呢。

■有關香港文化工作坊、本地導賞團和遊學資訊:https://www.spec-culture.com/

◆吳皓妍 - 畢業於中大中文系,曾為中學中文及中史教師,現為教育及文化機構SPEC創辦人,負責本地深度遊及文化活動。

◆薛頌平 - 日本學碩士,具日本文部科學省博物館學藝員資格,現為教育及文化機構SPEC創辦人,專門策劃海外遊學。

文:吳皓妍、薛頌平

圖:資料圖片、旅人視角.林亦峰提供(tabibitoview)

[語文同樂 第506期]

更多教育
放空標點:小吉就好
【明報專訊】被動站在一角的車站,用悠長的等待拉起整個黃昏。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個體,穿上了保衛衣。任你用怎樣的熱情和真誠,也無法撞穿厚厚的陌生。... 詳情
綜合精練.書信:環保意識  整合拓展示例
【明報專訊】題目 試以杏壇中學環保學會主席洪澍霖的身分,撰寫書信一篇,向文心蘭校長介紹上學年環保學會的兩項工作重點,輔以相應的活動為例... 詳情
古典今用:粗茶淡飯,不減濃情厚意
【明報專訊】《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1)市遠無兼味,樽... 詳情
周圍「中」:一竹篙打一船人
【明報專訊】「篙」是一根長竹竿,是原始的船舶推進工具之一,船員利用篙撐住水底或岸邊,使舟船向前進。「一竹篙打一船人」意思是因群體中少數人的特... 詳情
周圍「中」:一探究竟才下定論
【明報專訊】「我的爸爸有鬍子,所以全世界的爸爸都有鬍子。」同學應該都能明白這是邏輯謬誤。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以偏概全,對某些人事物打上...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