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補貼月均耗2.25億 251萬人受惠
【明報專訊】政府2019年1月推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至今兩年多,運輸署回覆立法會財委會表示,自去年7月放寬計劃申領門檻後,截至今年2月政府每月平均補貼金額達2.25億元,每月平均約251萬人受惠。運輸署稱,計劃實施以來共發現3宗懷疑詐騙個案,涉兩家運輸服務營辦商的職員。
運輸署資料顯示,計劃推行首年(2019年),政府每月平均補貼金額約1.56億元;2020年政府增加補貼金額後,去年1至6月其間,政府每月平均補貼金額反有所下降,約為1.28億元。
至去年7月政府放寬計劃申領門檻,將每月公共交通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後,由去年7月至今年2月,政府每月平均補貼金額增至約2.25億元,每月平均約251萬人受惠,人均補貼金額約90元,其中有163.9萬人每月領取的交通補貼為100元以下;領取100至200元補貼的有62.4萬人;領取200至300元補貼的有18.6萬人;而領取300元或以上則有5.7萬人。
本年度預算46.6億 增近倍
運輸署預計,2021/22年度計劃預算開支達46.6億元,較2020/21年度的24.5億元大增近倍。
不過,由於市民需在3個月內領取交通補貼,運輸署資料顯示,約72.1萬人逾期未領取去年10月的補貼,成為計劃推出後未領取補貼人數最多的月份,亦有52.7萬人逾期未領取去年9月的補貼。
運輸署稱,計劃實施以來,共發現3宗懷疑詐騙個案,涉及兩家運輸服務營辦商的職員,其中一宗個案中,一名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職員已被定罪;其餘兩宗則正由警方調查,運輸署已審視兩間營辦商內部監控系統,並提出改善措施。
有議員查詢政府未來會否將「支付寶」納入補貼計劃內,運輸署稱考慮現時市民普遍使用八達通,而非其他電子繳費系統支付公共交通費用,認為現行安排仍是合適,但因應電子支付平台日趨普及,正研究如何將電子繳費系統納入補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