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區新設分區會 17區選敗者獲委 改制後有望晉身選委 民政署:用人唯才
【明報專訊】人大常委會上月30日通過修改《基本法》附件一、二,列明港九、新界「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佔共156個選委議席。民政事務總署在兩日後,即4月1日,於大埔、北區新設4個分區委員會,當中17人為前年區議會選舉的落敗者。大埔區議會副主席劉勇威質疑分區委員會為「敗選者聯盟」。有獲委任的委員認為,當選區議員者已有議會渠道發聲,落選者亦有市民支持。民政事務總署回覆稱,委任原則是「用人唯才」。
兩區共設4分區會 委任79人
大埔、北區多年未設分區委員會,翻查臨時立法會會議紀錄,官員當年稱兩區仍保留鄉郊地區的特色,加上大部分工作已由其他地方組織或鄉議局執行,故兩區未設分區會。
近日民政事務總署在大埔設「大埔南」、「大埔北」,北區設「龍山」、「鳳水」共4個分區委員會,共委任79名委員。對比前年區議會選舉結果,大埔19選區中,有12名落敗者獲委任為分區委員會委員;北區18選區中,有5名落選者獲委任(見表)。
大埔劉勇威批從未告知區會:
對手少3000票 何以敗部復活?
劉勇威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有關安排明顯是為配合選委會選舉,質疑相關委員的組成對選民是侮辱,舉例其對手票數較他少逾3000票,「證明社區不需要他,為何可以『敗部復活』方式走出來?」他批評政府設分區委員會從未告知區議會,「是否當區議會是合作伙伴?」翻查資料,劉勇威前年區選獲5383票,其對手、新民黨劉文杰獲2310票,劉文杰今次獲委任。
民政事務總署原指4個分區委員會委員名單是「2020-2022年度」。劉勇威稱委員會是本月新設,何以聲稱是2020年,質疑當局有意製造既定事實,無人發現便「瞞天過海」,令外界以為去年已設委員會。民政事務總署其後在網頁更改為「2021-2022年度」。
獲委民建聯成員:
落選者亦有市民支持
獲委任為北區「龍山分區委員會」委員的民建聯姚銘向本報稱,於復活節假期前得悉獲委任。他說過往亦曾在區議會上表達北區、大埔應設分區委員會,「始終多個渠道讓不同人士表達聲音」,否則對兩區不公。對於被指是「敗選者聯盟」,他稱當選者已有議會渠道發聲,落選者亦有一定百分比的選民支持,冀為市民發聲。姚銘2016年當選區議會界別選委,被問到會否出戰9月的選委會選舉,他稱要視乎情况。
民政事務總署回覆稱,收到社會上對大埔、北區增設分區委員會的訴求,經考慮相關意見及檢視後,決定由今年4月1日起成立分區委員會,兩區委員任期至明年3月31日。人選方面,署方稱分區委員會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現有機制的委任原則是「用人唯才」,考慮有關人士的才幹、專長等,從不同途徑吸納有志服務社會的合適人士。
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保安局長李家超昨分別與5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及分區委員會代表見面,簡介人大修改基本法附件一、二。
明報記者
(新選舉制)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