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署曾促統計空格位 房署未提供資料
【明報專訊】房屋署早於2015年研究將公共屋h儲物室改建住宅單位,申訴專員2018年發表的調查報告中,揭露有逾萬平方米儲物室空間仍然丟空,報告更提到,除儲物室外,調查期間亦發現房署一直無記錄和統計各屋h內與毗連住宅單位類似的「空格位」數量和面積,促房署記綠各屋h空格位資料,並積極研究改建為住宅。本報記者向房署查詢各屋h內空格位數量、面積和分佈等最新數據,以及如未有統計的原因何在等,惟署方未有提供資料。
公屋輪5.7年 政府曾指增供應治本
公屋申請人輪候時間屢創新高,房署最新資料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公屋輪候冊上有超過25.3萬宗申請,平均輪候時間5.7年。政府認為增加公屋供應是縮短輪候時間的最根本方法,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在2021/22至2030/31年度的10年間,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另一方面,房署曾稱,大規模的高樓齡屋h重建計劃並不可取,因會凍結大量原本可編配的單位,對輪候時間即時造成負面影響。
報告:公屋儲物室空置逾萬平方米
以有40多年樓齡的南山h為例,房署去年10月在資助房屋發展工作小組文件中提到,房委會曾就該h做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結果顯示所有樓宇結構均安全,無重建迫切需要。南山h南安樓及南偉樓空格位改建工程其後在今年1月展開。
翻查資料,申訴專員公署兩年前發表調查報告發現,近四成公屋儲物室空置,總面積逾一萬平方米,有浪費公共資源之嫌。報告特別提到,房署一直無就屋h內與毗連住宅單位類似的空格位的數量、面積和分佈作出記錄和統計,房署當時解釋空格位有通風和通道用途,不屬儲物室,故無統計,無從得知全港屋h空格位數量。
申訴署稱,自該署介入後,房署於2017年將順利h3個空格位改建成住宅單位,顯示空格位實存在改建為住宅單位的可能,認為房署應密切跟進獲批儲物室和空格位的改建進度、認真審視所有儲物室情G,以及應記錄和彙編各屋h空格位資料,積極研究將空格位改建作住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