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設回收點 月回收46萬膠樽 遠超環保署目標 居民靠執膠樽幫補生活
【明報專訊】環保署以市值租金在18區租舖設22個「回收便利點」,以強化社區回收網絡,其中一個面積達1700平方呎、位於長沙灣青山道舊樓林立的的回收便利點,自去年12月中運作以來,回收廢塑膠量顯著增加,今年2月回收量達11.5公噸,相等於約46萬個膠樽,遠超環保署訂下每月回收量不少於7公噸的目標。有該區居民兩個月已透過執膠樽、廢紙等儲4萬分,可換40公斤米或20支食油幫補生活,街上原本垂手可得的膠樽已變成搶手貨難尋。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認為政府提供補貼,令廢膠變得有價有市,惟只限可兌換禮物的便利點。
環保署的回收便利點以「綠」字為設計概念,以簡約的白色和綠色為主調,並以「綠」字的諧音「6」為標誌;該署表示,於2020年第四季逐步投入運作的22個「回收便利點」在首季至今合共收集超過750公噸的回收物,總體回收量較上一代的社區回收中心上升接近8成,當中約7成為塑膠,約1成半為廢紙,1成為玻璃容器,其餘則是金屬、四電一腦、小型電器、慳電膽、光管及充電池等。
綠領行動:積分鼓勵回收 每日逾百人到訪
長沙灣「回收便利點」由綠領行動營運,總幹事何漢威表示,根據合約,每月須回收及處理不少於7公噸廢塑膠,其他物料不少於1公噸,該店開業至今共回收約28公噸廢塑膠;其他物料回收量約37.3公噸,平均每月約12.4公噸,較環保署合約最低目標1公噸多約11倍。若以回收物料分類,約43%是各類型塑膠,其次是廢紙(約27%)及玻璃樽(10%),3種物料已佔整體約80%。
綠領行動指,回收便利點採用積分兌換禮品方式鼓勵回收,每日平均有逾百人到訪,而目前已有逾1400人開設綠綠賞智能積分咭,當中不少居民過去並無回收習慣,但現已成為常客,認為接近民居的回收點有助建立回收網絡。該店職員指,有居民積分高達6萬分,相等於以一人之力回收了750公斤膠樽,足可換取60公斤米,或30樽900毫升的芥花籽油。
店舖經理:便利點連繫社區居民
該區居民鄧女士幾乎每日都會推著一架手推車進入便利點,膠袋內盛載著大量膠樽,又有少量廢紙,該店職員會先為回收物料磅重,然後再放入投入口。鄧女士的儲分卡儲了4.6萬多分,她希望「再儲多些分才換禮品」,過去大多兌換米及油;該區另一名居民伍女士指,她平時會在街上執廢紙售予街角回收店,自從便利點開業,原本乏人問津的膠樽突然變得有價,於是她檢拾廢紙亦收集膠樽,但她指原本垂手可得的膠樽,近期已愈來愈少,現時她每日平均可儲100至200分,平均一星期換到3、4卷廁紙,略減生活負擔,「起碼唔駛買廁紙」。
店舖經理吳偉貞表示,便利點除了收集可回收物料,亦連繫社區居民,便利點安裝了太陽能板,供市民免費為手機充電,店內亦設有洗手盤,供市民清洗膠樽後才磅重,實踐乾淨回收。吳偉貞指,「唔少人送回收物品過來,講明唔要積分,但會要求職員將分數及兌換的日用品轉贈指定或有需要人士」,令便利點增添人情味。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