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建港青創業基地 疫情封關阻粵港交流
因新冠疫情流行,粵港兩地去年人員往來交流受阻。一些在廣州的港青創業者無法返回內地,被迫暫停原有業務或公司註冊程序;廣東面向港澳兩地的創業項目招募及宣傳活動也大多停滯。儘管如此,有為港澳創業者進駐內地提供服務的孵化機構負責人表示,去年下半年進該機構的創業者較前年同期有所增長,認為疫情正促使香港青年加快思考「未來點算」。明報記者
北京和港府近年力促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根據政策指引,灣區各內地城市紛紛建創業孵化基地,為港澳青年回內地創業提供資金、場地、租金、住宿等方面的補貼。這些孵化基地主要通過與組織粵港澳三地訪問活動,與港澳學校、社團、商業機構等對接合作,創辦創業大賽等各種方式,吸引港澳創業者回內地發展。
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勞幟紅去年引述數據表示,截至2019年全省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機構已有134家,孵化了1046個港澳創業團隊和企業,其中在孵香港創業企業553家,創業團隊325個,服務惠及2019名香港青年。
團隊前年底返港後封關 業務暫停
去年的新冠疫情令這些創業基地招攬港澳人才的腳步放緩。位於廣州天河區的「廣州眾創五號空間」(以下稱「空間」),是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文創領域初創企業為重點對象的孵化平台,目前進駐港澳台團隊及企業20多個,其中香港團隊3個。空間運營總監黎鴻浩今年1月受訪時稱,香港創業團隊自從2019年底返港後就因封關問題沒有再去內地,業務也因此暫停。
空間2015年成立,以往每年接待30多個港澳團隊到訪參觀。考慮到疫情未穩,黎鴻浩表示,今年預計不會到港澳招募項目,但相對於與香港接觸停滯,空間得以保持與澳門的交流,並澳門科技大學建立了合作。黎表示,早於前年香港爆發社會運動時,空間與香港多間大學的聯繫都已中斷,但「疫情比社運挑戰更大,(與香港青年)交流少了80%。」
在總部位於廣州商業核心地帶、辦公空間可容納200個小微型企業的「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以下稱「青年之家」),現進駐的90多個港澳企業員工去年大多數因疫情留在廣州,沒有如往年般頻繁往返粵港兩地。理事長、主任林惠斌稱,去年第一、二季度因粵港相互封關,10多個港澳團隊取消了原定回內地註冊公司的計劃。
情G從下半年開始改善。據林惠斌表示,下半年入駐團隊相比前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包括一批海外港人創業者,「原因是大家都看不到開關可能,感覺控制疫情比較困難,企業等不了;同時感到香港經濟下滑,為未來發展考慮,必須走出去看看,找新生意做。」
成立3年多來,青年之家累計接待港澳青年8000多人,協助超過150家港澳青年創辦的企業落地廣州。2019年之後,主動赴青年之家了解內地創業環境的港澳青年愈來愈多。
林稱,2018年以前,很多香港創業者從事商貿、顧問、設計等傳統行業,本身在香港已建立穩定事業,回內地是為擴展香港以外的市場;如今更多人則是出於「再就業」壓力北上。創業者平均年齡也從以前介乎30至35歲,上升至35歲以上。疫情下崛起的電商、網紅直播、心理諮詢等行業,也成創業者最新的一些選擇方向。
回顧近年與港澳創業者的交往,林惠斌說,社運加上疫情,都在加速港青思考「未來點算」。他感覺這兩年接觸到的創業者心情更「沉重」,更多是為了基本生存「迫於無奈上來」的選擇,「無以前咁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