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公院3年變智慧醫院 下季AI睇肺片分流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促進資訊科技發展,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主管張毅翔說,疫情令科技需求殷切,為醫院推動電子系統注入「強心針」。他預計3年內將18間主要醫院發展成「智慧醫院」,包括加設病人維生指數監察系統等,並預料今年第二季啟用人工智能分流高風險肺片系統,減低醫生「睇漏眼」可能。
回顧醫管局過去30年發展,張毅翔指出,醫療科技發展並非一朝一夕,從傳統紙本牌板記錄病人資料,到現時轉趨電子化,已減少使用七至八成紙張,未來會推出更多人工智能系統及5G通訊服務,令醫護工作更有效率。
新界兩院試行 加監察系統電子報告板
過去一年疫情反覆,成為發展醫療科技契機。張毅翔稱,很多技術在疫情出現前已存在,但需求不大,疫下要保持社交距離,令科技需求C升,為推動醫療電子系統「畀鬫n多力」,儼如注射「強心針」。他預計未來3年內將18間主要醫院發展成「智慧醫院」,包括加設病人維生指數監察系統、病人資訊電子報告板,現已在天水圍醫院及將軍澳醫院試行,前者大部分病H已轉用相關系統。
去年8月醫管局臨H醫療管理系統的網路連接故障,醫護未能儲存或索取病歷。被問及如何避免電腦故障影響工作,張毅翔稱,事件揭發後備系統未夠完善,現已盡力改善,希望相關系統在無網絡下都能獲取所需資料。
AI睇肺片減漏眼 可分析癌機率
公立醫院前年接連發生看漏肺片事件,因此計劃引入人工智能(AI)補漏。張毅翔預計今年第二季啟用公立醫院人工智能分流高風險肺片系統,其鑑別能力的AUC數值達0.9,形容系統「幾準(確)」,能協助分辨患肺癌風險,高風險會優先讓醫生查看相關肺片,「用電腦好快分析多張肺片,隨時救到條命」,亦減低醫生因繁忙而「睇漏眼」。據了解,相關AI系統可分析肺片腫瘤的惡性機率。
醫管局亦會在今年試行分辨乙型肝炎患者風險的人工智能系統,並在2月啟用人工智能實驗室,以臨H數據供內部大數據研究之用,開發更多人工智能系統,例如分流骨折X光片,協助前線醫護工作。
年內試行AI辨乙肝風險
另外,張毅翔說伊利沙伯醫院已啟用中央控制中心,監察全院病人、醫療儀器等的實時數據及警報器,以便醫護溝通及安排工作,希望將來在其他醫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