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落成公屋 逾半細單位 較之前41%大增 房委成員憂綠置居滯銷成常態
【明報專訊】近年私人住宅和公屋單位的面積均愈趨細小。本報按房委會數據比較,發現未來5年興建的甲類(1至2人)及乙類(2至3人)的細單位,佔整體公屋落成量52%,較過去5年佔41%有明顯升幅,其中乙類單位增幅最高;面積較大的丙類(3至4人)及丁類(4至5人)落成量則下跌。有房委會委員關注,新落成甲類單位面積較以往更細,形容是倒退;亦有委員關注,綠置居由公屋轉變而成,倘細單位愈多,滯銷問題恐成常態。
明報記者 黃俊鋒
房會:一兩人申請者 佔整體逾半
房委會稱,現時公屋輪候冊1至2人一般申請者佔整體約半,與全港家庭住戶平均人數逐漸下降趨勢琣X,房委會規劃興建公屋單位大小組合時,會參考各類申請者家庭人數分布,以及考慮地盤環境,達至地盡其用;又稱不時檢視新建公屋單位類型比例,盡量切合申請者需要。
房委會現時新建公營房屋均採「構件式單位設計」,主要提供甲、乙、丙及丁4類單位,其中甲類室內樓面面積(下同)約14平方米,供1至2人居住;乙類約21平方米,供2至3人;丙及丁類分別約31及35平方米,供3至4人及4至5人家庭。至於面積最大、供5人或以上居住的戊類單位,近年房委會絕少興建。根據現行公屋單位編配標準,人均室內面積不得小於7平方米。
根據房委會資料,過去5年共6.67萬個公屋單位落成,以丙類佔最多,達37%,連同丁類共佔整體近六成,甲、乙類細單位則佔約四成。不過,未來5年落成的6.71萬個單位中,甲、乙類共佔52%,其中乙類佔37%,較5年前明顯上升,增近9000個單位;丙及丁類則減少至整體48%(見圖)。
不建大單位 招國偉:大戶難上樓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表示,由於本港出現「少子化」現象,近年公屋細單位數目上升,但亦導致一些五六人的大家庭難獲配新單位,只能輪候現有屋h回收單位,增加輪候時間。他關注,若細單位不斷增加,未來若轉為綠置居,有可能再滯銷,甚至成為常態,建議房委會為綠置居申請者設計合適及特定的單位。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表示,近年一兩人家庭申請者增多,包括離婚個案增加,普遍家庭亦只有一兩個仔女,故要配合申請趨勢;加上近年公屋地盤不少屬「三尖八角」,為配合地形無可避免要犧牲大單位數目。但她稱,近年公屋戶人均面積有所改善。按房委會去年數據,公屋戶人均居住面積為13.4平方米。
尹兆堅:細單位較昔細 是倒退
房委會委員尹兆堅認為,近年新建甲類單位室內面積僅14平方米,較以往16至18.5平方米大幅倒退,反映房委會目前在土地不足下「限米煮限飯」犧牲單位面積,亦是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恥辱,亦會導致未來綠置居出現「奇怪」情G,因細單位增加下只能吸引小家庭或等待上樓的申請者選購,形容「市場太窄」。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柯創盛認為,房委會增細單位是要回應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訴求,建議房委會考慮開放上期滯銷的綠置居細單位予「配額及計分制」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選購,以免浪費公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