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一孩30年」內地男女失衡

[2021.01.14] 發表
11月11日是內地的「光棍節」,大批男女趕着「脫光」。四川成都一個街區免費為20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讓他們在眾人的見證下步入婚姻殿堂。「光棍節」在內地年輕人間流傳而成形,近年成為商品促銷節日。
內地「520網絡情人節」(520普通話諧音「我愛你」),不少獨身男子紛紛採取行動向女性求愛。圖為河南盧氏縣舉行的雙胞胎相親會。

【明報專訊】中國內地的「一孩政策」實施30多年,有效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人口出現結構改變,包括生育率過低、性別比失衡等,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亦高於全球平均比例。2019年內地男性人口為7.15億,女性為6.85億,性別比例104.45。男女失衡問題對內地社會不同層面帶來什麼影響?

◆內地男女失衡概况

出生人口性別比:男多女少

內地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率自1980年代偏高並持續上升,最高為2004年的121(以女嬰為100)。隨計劃生育政策(一孩政策)放寬(2015年全面開放二胎),性別比率開始下降,2019年降低至110.1。由於男女比例長期失衡,2006年中國男性比女性多4008萬,隨後差距逐漸縮小,2019年男女人數仍相差3049萬。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指出,出生人口性別比率偏高,反映出女孩的生命權(right to life)受損和長期的性別歧視,對女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內地1982年至2019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率(圖)

.2019年內地按年齡和性別劃分的人口(圖)

◆性別失衡原因

傳統性別偏見 重男輕女

聯合國人口基金2020年7月發表《2020世界人口狀况》報告,報告聚焦針對婦女和女童的三大有害做法:割禮、童婚和男孩偏好(son preference)。其中,報告指出若當國家具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會助長基於性別偏見的性別選擇。

以中國為例,傳統農耕社會下男性維繫家庭的生產力,不少地區仍持強烈重男輕女思想,認為男丁才能傳宗接代,女兒出嫁如「潑出去的水」,在一孩政策實施期間,有指曾有不少女嬰被遺棄。據2018年數據,中國「00後」總人口約1.46億,男女性別比高達119:100。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稱 ,正常情况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06:100(即100個女嬰對應106個男嬰),而出生後男性死亡水平比女性稍高,但中國情况相反,反映社會對男孩的偏好和對女孩的歧視。

性別選擇科技普及

性別選擇科技普及是導致男女比例失衡原因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2019年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訪問稱,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人工流產,是造成中國性別比失衡的原因之一。他稱,國際上許多國家出生性別比約為106,屬正常自然現象,一旦超過110甚至120,肯定具人為干預因素。

中國曾採取「一孩半」政策(第一胎是女兒可在幾年後生第二胎;1980年代至2015年間在19省區農村實施)的地區,二胎男女比例失衡非常嚴重,男嬰與女嬰比例高達150:100,甚至是180:100。翟振武認為當中有人以非醫學需要的胎兒鑑定及作人工流產,以達生男孩的目的。

儘管中國2003年已禁止非醫學實驗性質的胎兒性別鑑定,以免性別失衡惡化,但不少人仍以其他途徑鑑定胎兒性別,2019年有本地傳媒報道有內地人走私孕婦血液到香港驗胎兒性別,有孕婦更稱若是女孩會墮胎。

政策限制

就中國人口性別失衡,人口學專家黃文政認為條件包括重男輕女、胎兒性別鑑定和生育管制政策,三者互為影響。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指出,重男輕女非性別失衡的唯一原因,1960至70年代中國出生性別比正常,而重男輕女觀念同樣存在,但當時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尚未落實。這點從實行「一孩半」政策的農村地區性別比失衡嚴重可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發現,當年全國第一胎性別比為107.1的正常範圍,但第二胎則急增至151.9。人口學者何亞福表示,因首胎為女孩可再次生育,故人們並不在乎第一胎性別;當生出女兒,偏好男孩的家庭便會想辦法第二胎生出男孩,如以超聲波檢查鑑別胎兒性別,存男去女。

應對:全面開放二胎

2013和2015年中國政府實施「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出生人口達1786萬,為2000年以來最多的年份;2017年出生人口有1723萬,2018年明顯回落至1523萬,低於「十二五」時期(2011至2015年)年平均出生人口1644萬的水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2020年11月表示 ,全面放開二胎後,並無引發生育高峰。內地傳媒報道稱國民生育考慮多,包括教養壓力、職場壓力和經濟成本等。

國家統計局2020年1月17日發布數據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465萬,國家統計局長寧吉喆表示,新生嬰兒中「二孩」的比例達到57%,現時生育政策發揮了成效。他亦指出,中國正面臨人口結構變化,尤其是人口老化。

◆性別失衡可能影響

農村男性婚配困難

北京大學人口學教授陸傑華稱,整體男性比女性多,特別在一些邊緣、貧困地區,出現很多難以找到結婚對象的男性,此外女性的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亦影響未來社會婚姻狀况。據國家衛計委《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中國未婚男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鎮地區。在一些貧困地區,條件較差的農村男性往往擇偶困難,有「被迫」未婚甚至終身不婚。

「光棍」危機

每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的雙十一購物節被戲稱「光棍節」,但「光棍」(獨身男子)問題卻會影響社會整體發展。福建省統計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2015年撰文指出,2010年中國10至19歲人口中男比女多950萬,男女比111.5:100,意味到2020年進入婚配的20至29歲年輕男性,可能有一成以上找不到配偶,年齡段愈低則愈嚴重,社會將形成一個特殊的單身男性群體。

姚指出,男多女少必然引發「婚姻擠壓」(適婚年齡男性數量上遠超女性),高齡男性並會從低年齡女性中擇偶,而出現老夫少妻現象;擠壓到一定程度,城鎮男性會找鄉間女性,富裕地區男性會找欠發達地區女性,貧困階層會積聚最多「剩男」,當中絕大部分將終身不婚。

或衍生安全問題 影響社會治安

婚姻擠壓問題屬個人困擾,但嚴重可演變為公共問題,如增加人口販賣、性罪行等社會風險。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靳小怡、李樹茁等學者2010年出版的《中國的性別失衡與公共安全:百村調查及主要發現》指出,大量失婚男性下,會激發買婚、騙婚、買賣婦女等犯罪行為,他們調查的300多個村莊中,約30%曾發生騙婚,近半數受訪大齡未婚男性對「買婚」持理解態度。上述調查更發現某山村因缺少女性,盛行近親結婚,令新生兒缺陷率升高,加劇健康風險。

嚴重男女失衡令不少男性難覓結婚對象,更可能衍生跨境非法販運女性的問題。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監察女性權利部代理共同主任Heather Barr在2019年於媒體撰文表示 ,可靠證據顯示柬埔寨、印尼、老撾、緬甸、尼泊爾、朝鮮、巴基斯坦和越南都有女性被賣到中國當新娘。美國國務院《2019年度人口販運問題報告》亦指出,愈來愈多人口販子通過強迫和欺詐手段,將南亞、東南亞、東北亞和非洲裔女子嫁給中國男性。

結婚率或下降

內地的結婚率2013年起持續下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姜全保指出,當社會男多女少,男性擇偶競爭激烈,部分貧困男性可能難以成婚,這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包括可能導致結婚率下降。

影響生育率和人口結構

人口增長必須通過生育實現,若社會中女性人口比例萎縮,將導致家庭數目減少,更可能出現人口負增長,繼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包括難以紓緩人口老化問題。而單身群體增多,缺乏配偶和子女的家庭支援,未來社會保障負擔會加重。

[通通識 第687期]

更多教育
中外人物:中國抗疫大將鍾南山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初期,各方有關疫情的消息不一。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於電視訪問中證實病毒可「... 詳情
爆point大全:市區重建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肆虐,拖慢市區重建進度。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2019/2020年度原計劃開展並涉及逾3000個住宅單位的3個重建項... 詳情
【明報專訊】承接675期有關考生在推論過程中常犯「迴避命題」的毛病,本文繼續利用真實的學生作答示例,跟同學探討另外一項更為常見的推論問題。 ... 詳情
觀點與角度:香港應否實行禁足令?
【明報專訊】2020年11月中起,香港新冠病毒疫情再次反彈,第四波疫情爆發。政府於2020年12月10日將社交距離措施收緊至近乎最嚴格水平,...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公共衛生) 1.慈善機構「食物基金會」(Food Foundation)2020年9月公布數據顯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