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神經退化機理藥物 中大教授獲裘槎獎 嘆疫下科研添波折
【明報專訊】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高浩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20」,獲500萬元供5年研究之用,表彰其神經科學科研成就。他的研究團隊將探討神經退化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藥物,包括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綜合症等。惟新冠病毒來襲,科研一波三折,高浩說確會拖慢進度,例如器材損壞送修久等半年,令部分實驗完全停滯,團隊要「轉型」先完成其他工作,適應疫下的科研新方式。
高浩估計,本港有10多萬人患神經退化疾病,團隊2016年起研究當中不同膠質和血管細胞的功能失調,功能異常的上述細胞如何影響神經元,以及研發預防及治療神經退化病變的藥物。
糖尿病藥逆轉衰老細胞變化
冀未來5年展開臨H實驗
研究以老鼠為動物模型,有助操縱基因做實驗,再與人體樣本和數據庫對比,觀察雙方相似點。高浩表示團隊2019年發現糖尿病藥GLP-1R有助逆轉衰老細胞的變化,他期望未來5年就上述研究展開臨H實驗,並探討不同基因對神經衰老的影響,找出發病機制及研發藥物。
曾在醫院做醫生的高浩,後來投身科研,盼能根治病症。他認為醫生最滿足是病人康復出院,但眼見認知障礙患者病情只會愈來愈差,希望研究根治神經退化病的藥。研究在疫情下可謂一波三折。高浩介紹自行組裝的顯微鏡裝置時,提及價值逾百萬元的雷射裝置今年初損壞,送至美國加州維修,惟當地疫情嚴重且封城,最終拖至7月底才收回雷射裝置。高浩說:「我]都好急,好多實驗都拖鬫n耐!」
實驗裝置送美維修 半年方收回
高浩說,動物基因測序多數送往深圳相關機構做研究,但疫情下兩地往來不便,拖慢運送速度,尤其是部分樣本需深圳方人員親身來港採集,這方面服務至今仍未能恢復。另外,部分成員年初由內地回港後要隔離,損失人力及時間。
高浩明白疫情下公共衛生排在首位,科研團隊亦嘗試適應疫下的新科研方式。他舉例說,雷射裝置損壞後,雖未能完成影像實驗,團隊先盡快完成分子生物、化學實驗,爭取時間;當疫情嚴重時,團隊成員留家做數據分析及寫文章,避免進度大幅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