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再爆萬人示威 巴育稱願聽民意
血洗陰霾籠罩 泰學生領袖:至死方休
泰國反政府示威持續,數以萬計民眾周日(18日)聚集首都曼谷勝利紀念碑,要求首相巴育下台。分析指出,泰國在1970年代經歷過兩場學運,政府曾以武力鎮壓示威者,外界憂慮血洗悲劇將會重演,但面對打壓,示威者似乎未有被嚇怕,有學生領袖表示「至死方休」,令示威終局難以預料。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願意聆聽民眾的聲音,尋求解決辦法。
反政府組織周日號召民眾於當地時間下午3時前往曼谷各地鐵站及輕軌站,等待公布集會地點,以擾亂警方部署,與上周六(17日)採取同樣策略。組織其後宣布在勝利紀念碑舉行集會。
上周四凌晨頒發的緊急法令後,昨仍有數以萬計示威者前往勝利紀念碑聚集,要求首相巴育下台。部分示威者走出勝利紀念碑對開的馬路,舉起象徵抗爭的三指手勢,亦有民眾高舉被捕學生領袖的畫像。現場氣氛大致和平,警方估計約1萬人參與集會。
全國大約19個地點同日舉行集會。人權律師表示,警方自上周二(13日)以來,最少拘捕80名示威者,27人仍被拘留。
《曼谷郵報》報道,政府發言人阿努差(Anucha Burapachaisri)周日表示,巴育承認示威權利,但強調必須依法示威,又稱「政府願意聆聽所有人的問題,並持續解決各方面的問題」。與上周相比,巴育的口痤y微軟化。
彭博社分析,過去數十年泰國示威運動主要因當局鎮壓或軍事政變結束,社會其後大致恢復正常。這次學生領導的示威運動,示威者毋懼批評王室,更不是以爭取權力為目標,而是希望從根本上改變泰國的政治制度。當局如何鎮壓及平息事件成討論焦點。彭博社指政府可能要採取更進取手段,以阻止示威持續發酵,引起外界對1970年代泰國軍隊血腥鎮壓學運的恐懼。
1970年代兩場民運悲劇收場
泰國在1970年代發生過兩場歷史性的學運。1973年10月,十多名學生因派發宣傳新憲法的傳單被捕,學生組織發起反政府示威,逾40萬人參與,當年軍政府首相他儂下令血腥鎮壓,造成77人死亡,後來泰王普密蓬高調介入才得以平息。
1976年10月流亡海外的他儂回國,企圖插手政治,大批學生在法政大學和平集會,其間有學生上演話劇,被指對王室不敬,觸發軍方武力鎮壓,官方稱46人死亡。
與1970年代不同,即使當局這次鎮壓了示威,仍須平息社交網絡的輿論,並要化解人們對社會不公平、腐敗和濫權的不滿情緒,這些不滿情緒增加公眾對示威的支持。泰國烏汶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提提蓬(Titipol Phakdeewanich)表示:「由於這場示威由社交平台發起,所以示威的勢頭依然存在。」隨茈靮罈滼S陸續被捕,他認為將會出現新的領袖,政府的策略有可能適得其反,最終導致更多人加入運動。
學者:青年參與因長期不滿
無經濟前景
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蒂提南(Thitinan Pongsudhirak)認為,年輕一代如此積極參與這場示威運動,是因為他們看不到經濟前景,對泰國政治體系長期積累不滿。研究泰國的學者休伊森(Kevin Hewison)稱,巴育政府沒有表現出任何妥協的意願,未來有可能發生衝突。
泰國警方上周五出動水炮車驅散示威者,外界估計,即使泰國政府準備使用武力,重演1970年代的高壓手段對付示威者,也不見得示威將在短期內結束,正如學生領袖帕努蓬(Panupong Jadnok)15日(上周四)對《華盛頓郵報》稱,就算面對被捕威脅,「我們不會退縮,我們將作戰直至死亡」。
(曼谷郵報/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