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食堂:食蟹與放蟹
【明報專訊】■原文
初杭俗嗜蟼?【1】,而鄙食蟹。時有農夫田彥升者,家於半道,幼性至孝。其母嗜蟹,彥升慮其鄰比【2】闚【3】笑,常遠市於蘇湖間,熟之,以布囊負歸。
俄而【4】楊行密將田頵兵暴至,鄉人皆竄避【5】於山谷,糧道不接,或多餒死【6】。獨彥升挈囊負母,竟以解免,時人以為純孝之報焉。
《蟹譜.孝報》
震澤【7】漁者陸氏子,舉網得蟹,其大如斗【8】,以?【9】剪其網皆斷。陸氏子怒欲烹之,其侶老於漁者,遽【10】進曰:「不可,吾嘗聞龜蟹之殊類甚者,必江湖之使也,烹之不祥。」乃從而釋之,蟹至水面,橫行里許方沒。
《蟹譜.殊類》
■註釋
【1】蟼?:蟾蜍
【2】鄰比:鄰居
【3】闚:同「窺」,指偷看
【4】俄而:不久
【5】竄避:逃亡
【6】餒死:餓死
【7】震澤:太湖的別名
【8】斗:古時量度糧食的器具
【9】?:即「螯」,蟹鉗
【10】遽:急忙
■語譯
《蟹譜.孝報》:起初杭州食俗愛好蟾蜍,而看不起食蟹。當時有農夫名叫田彥升,家在半路中途,年紀輕而且十分孝順。他的母親愛好吃蟹,彥升擔心鄰居會偷看和嘲笑,時常遠離市中心到蘇州湖泊之間,煮熟蟹,再用布袋揹回家。
不久,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手下將士田頵的士兵突然到來,鄉下百姓都逃亡到山谷,運輸糧食的道路不通,有不少人餓死。唯獨彥升提茈炯U、背茈擦芊A最終得以逃脫,當時的人認為是克盡孝道的善報。
《蟹譜.殊類》:太湖上有個姓陸的年輕漁夫,他抬起漁網捕獲一隻蟹,蟹大得像斗一樣,鉗更剪斷了他的漁網。漁夫生氣得想要將蟹煮了,與他同行、富經驗的漁夫急忙說:「不可以,我曾聽聞外貌獨特的龜、蟹,必定是河流湖泊的使者,煮了牠不吉利。」年輕漁夫聽從意見,將蟹放生。蟹到水面,橫行了差不多一里才沉入水中。
■知多點
清代的《清嘉錄》談食蟹,提到「九雌十雄」,即是俗語所說的「九月圓臍十月尖」。食蟹講求時令,是追求滋味的一種選擇,生活上日常與飲食相關的選擇,可能會引發有趣或奇異的故事,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
前文引用北宋傅肱所撰的《蟹譜》兩則故事,主人公皆是年輕人,飲食在他們生活中佔茩垠n的位置,或近或遠影響他們的生死。現代的飲食經歷當然也有生死的元素,相對沒有那麼奇情,但仍然是創作上的好材料,只是我們常常忽略了。
古代故事之所以談到因果報應,主要想導人向善,發揮文學的力量。〈孝報〉以田彥升恆常的習慣寫其孝順一面,〈殊類〉寫年輕漁夫一時氣得想要將蟹煮掉,再因聽到經驗老手相勸最後放蟹,反映年輕漁夫願意聽從別人意見。兩則故事的字數相差不遠,所呈現的時間長短卻大為不同。用字亦不算艱深,除了「蟼?」和「震澤」,其他的都不難理解。
「闚」與「窺」同樣以「規」為聲符,只是從「門隙」看和從「洞隙」看的分別。「?」和「螯」以「敖」為聲符,從「骨」因蟹鉗似骨一樣硬,從「虫」表示來自於蟲一類。
■作者簡介
蕭欣浩
「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大學講師、作家,曾任法國餐廳廚師。專研語言文字、飲食文學及文化,常任電視節目《學是學非》、《粵講粵降迭n學者嘉賓,著有《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流動香港飲食誌》。
文:蕭欣浩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