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AI分析疫下輿情:全禁堂食首日 網民最悲最怒
【明報專訊】科技公司慧科以人工智能系統分析今年5月至9月初社交媒體內容,發現7月29日全日禁堂食首日,是調查期間網民同時最驚憂、最悲傷及最憤怒的一天。慧科大數據研究顧問黃潔慧說,防疫措施觸及廣泛階層,常違背市民認知及期望,認為政府施政需平衡公共衛生及政治敏感度。
慧科大數據系統的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技術,可分析內容情感、語意、關係等,以此分析今年5月16日至9月6日於facebook、Instagram、討論區等近40萬篇疫情相關帖文及470萬則網民留言。該份《疫情指數3.0》報告顯示,政府實施全日禁堂食首日(7月29日),是網民最驚憂、最悲傷及最憤怒的一天,反映措施引發網民強烈而複雜的情緒;而7月19日政府公布旺角出現「慶回歸晚會」群組,翌日眾多企業跟隨政府實施在家工作,屬網上輿論「開心」情緒最高的兩天。
限出行集會 最多負評
是次報告從「衣、食、住、行、工、學、玩」分析疫情對生活的影響,發現在「行」方面負評比例最高,達75%。網民主要不滿政府以防疫為由限制市民出行及集會自由,並質疑限聚令防疫成效。其次最牽動情緒的為「食」及「工」方面,前者涉及對禁堂食不滿,後者則為與在家工作及失業困擾有關。
黃潔慧說,上一份報告發現最帶動輿情的主要是口罩相關話題,今次結果則發現,防疫物資話題仍受注目,但議題已變得多元化,認為物資供應回穩,清除了市民憂慮,網民轉而議論其他防疫措施如禁堂食、在家工作等。她說,報告發現網民有新需求,例如「宅度假」(staycation)、「氣炸鍋」被經常提及,或顯出新商機。
籲推防疫措施先理解民情
報告又總結下一波疫情的啟示,認為防疫措施需平衡公共衛生及政治敏感度。黃潔慧說,防疫措施觸及廣泛階層,變化快,例如禁食肆堂食等措施常違背市民認知及期望,建議政府應先理解民情,以早前九巴退出書展為例,指九巴以行動回應市民憂慮,獲正面反應,而書展主辦方其後延遲活動,整體負評亦不多。
明報記者